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伦玉兰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 130401

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指引下学科德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严谨性与逻辑性为德育渗透提供独特载体。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依托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数学文化、社会案例、辩证思想为价值观教育提供实践场域。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知识体系为骨架,通过数学文化、生活情境与数学思想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德育渗透体系。[1] 教材在数学史与民族精神渗透方面,以“圆的周长”单元中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史故事为例,展现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负数”单元则通过《九章算术注》中“微数”记载揭示负数概念的文化渊源强化文化自信。生活情境德育方面,三年级“分数”单元以“回收废纸计算少砍树木数量”习题融入环保理念、五年级“统计与概率”单元通过家庭用电数据分析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数据运算中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数学思想启蒙层面六年级“圆的认识”单元借助对称性与半径关系揭示对立统一规律、三年级“乘法”单元通过连乘问题对比展现量变质变规律,将辩证思维融入知识建构。[2] 教材通过显性文化载体与隐性价值引导,将德育目标与数学知识自然衔接,形成知识习得与价值内化的双向互动。

二、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

(一)知识讲解中的德育融合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数学史与生活案例有机结合。[3] 例如在“分数的起源”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的典故揭示分数概念的文化渊源,引导学生感悟古人探索真理的执着精神;五年级“百分数”单元教学中结合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真实数据,通过计算粮食自给率深化学生的国情认知与爱国情怀。此类教学设计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德育内涵相联结,实现知识习得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教学方法创新与情境实践

德育渗透需依托情境化教学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4] 例如通过“家庭开支记录”模拟活动,学生需计算水电费、食品支出等数据,在真实场景中体会劳动价值与节俭意义;“校园绿化规划”项目则要求学生测量绿化面积、设计种植方案,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此类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形式,将德育目标融入实践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与互动性。

(三)课外活动延伸与多元实践平台

德育渗透需突破课堂边界构建多维实践网络。[5] 例如组织“环保数据调查”项目,学生走访社区统计垃圾分类情况,分析数据后提出“减少一次性用品”倡议,并在家庭中推广实践;结合七巧板拼图、对称图形设计等数学游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活动既锻炼空间思维又深化文化认同。此类活动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将课堂德育延伸至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形成“学以致用”的德育生态。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德育渗透的效果需通过案例分析与持续改进实现优化。北师大版教材的德育实践表明,科学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但实施过程中仍需应对多重挑战。案例分析显示德育目标在数学课堂中可实现显著成效。例如四年级“利率计算”教学中,教师通过“纳税义务”情境模拟引导学生计算个人所得税并讨论税收用途。课后反馈显示 90% 的学生能主动分析税收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影响,体现出公民意识的萌芽。六年级“统计与概率”单元中,学生通过分析家庭用电数据,发现空调使用是能耗主要来源进而发起“26℃空调节能行动”,带动 85% 的家庭参与实践。此类案例表明德育渗透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挑战与改进方向需从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两方面突破。部分德育内容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较弱易流于形式。例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若仅强调“遵守规则”的德育目标而未结合图形变换的数学本质,学生可能机械接受而缺乏深层理解。对此教师需优化德育内容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如通过平移规律探讨“秩序与变化”的辩证关系。此外学生参与度不均的问题需通过评价体系调整解决。构建过程性评价机制,将合作意识、诚信表现等纳入学习档案,通过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四、总结与展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显性文化载体与隐性价值引导,构建了“知识-价值 - 实践”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教材中数学史、生活案例与辩证思维的融入,为德育渗透提供内容支撑;情境教学、项目实践与多元评价则形成方法保障。实证案例显示,德育渗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但需针对内容关联性与参与度问题优化策略。未来展望需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德育网络。家长开放日可设置“家庭数学日”展示学生设计的环保统计图表或传统文化数学作品,促进家校互动。社区合作项目如“社区数学公益课堂”,可组织学生担任“小小讲师”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数据统计方法,将德育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此类实践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更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光 .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J]. 电脑乐园 ,2018,3(11):371-371.

[2] 张雪玲 .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 甘肃教育 ,2025(3):93-96.

[3] 毛宇 . 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5(1):22-24.

[4] 黄天玲 .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挫折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1):137-140.

[5] 杨现芳 , 范利学 .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1):0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