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企业所需英语专业毕业生供需对接研究
段宇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提出的跨国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加强国际间的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旨在分析“一带一路”视域下企业所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现状,探讨供需对接的策略和路径,以期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指导。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企业所需英语专业毕业生供需对接问题
1. 供需脱节问题突出。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然而,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脱节现象。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尤其是在对外贸易、跨国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与此同时,每年大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困难,无法迅速找到满意的工作。这种供需数量的不匹配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
2. 专业能力不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企业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掌握了丰富的语法规则和词汇,但在实际商务沟通、文案写作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这限制了他们在职场中的表现。
3. 就业观念偏差。在就业观念方面,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许多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不足,他们可能过于理想化地期待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市场的真实需求。部分毕业生过于追求稳定的工作,对于有挑战性但发展前景好的岗位持谨慎态度,这限制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提升。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企业所需英语专业毕业生供需对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育模式滞后。我国英语专业教育长期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语法、词汇和文学等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而目前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学文化方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的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的课程设置缺乏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此外,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未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挑战。
3. 企业需求多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再仅仅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更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教育部门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这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企业所需英语专业毕业生供需对接对策分析
1. 优化教育模式。教育部门应当从根本上对英语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应该加大实验室、模拟职场、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投入,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应当引入更多的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完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意味着,除了英语语言基础课程,还应增设如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跨文化交际、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同时,应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高校应当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英语人才。这可以包括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习岗位、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接触到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准备自己的职业发展。
4. 培养就业观念。高校和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包括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就业挑战,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以及认识到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技巧培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5. 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和高校应积极拓展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交流项目、提供留学和实习机会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增加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工作经验。6. 建立供需对接平台。政府和高校应建立有效的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供需对接平台,如在线招聘系统、职业博览会、企业宣讲会等。这些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信息,从而加速毕业生的就业进程。此外,这些平台还可以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出发,分析了供需对接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优化教育模式、完善课程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和建立供需对接平台等措施,有助于实现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供需对接,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支持。然而,实现供需对接仍需政府和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J].外语研究,2018,35(2):60-67.
[2] 王晓燕,张伟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2):42-46.
[3] 胡杰,谢晓婷 .“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18(5):21-25.
课题项目:2024 年教育部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一带一路”英语人才供需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241202798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