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倩楠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巩固庄中学 072550

引言

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方式。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承载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当前教学面临双重挑战:传统模式难以适应数字时代学生学习需求,信息过载现象影响学生政治判断能力发展。笔者探索数字技术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向。

一、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数字化多维学习空间

在推进高中政治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实际应用,重点探索了三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在情境化教学方面,如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借助 VR 技术创设虚拟人大会议场景。学生通过头显设备进入模拟会场,亲身体验议案提交、分组审议、表决通过的全过程。这种沉浸式学习能让学生直观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比单纯讲解教材文本更能加深认知。技术设备不需要特别复杂,普通学校的 VR 教室就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在深度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师可以提前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微课并完成在线测试。课堂时间则集中讨论教材中的重点问题,比如结合预习内容分析人大代表的履职案例。课后通过平台推送相关法律条文和时政新闻作为延伸阅读,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这种模式既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又为课堂深度研讨留出时间。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都立足于一个基本原则:数字技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用而用。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手段,避免技术应用流于形式。

二、整合数字资源,拓展教材内容承载维度

当前政治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静态的教材体系与动态发展的社会治理实践之间的脱节。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建立开放、多元、实时的数字资源支持系统。校本资源库建设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以“依法行政”单元为例,教师可从三个维度精选资源:选取学习强国平台最新发布的行政执法改革政策解读,整理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具有教学价值的行政处罚诉讼案例,开发简易的行政执法流程模拟程序。这些资源按照法律依据 - 执法程序 - 救济途径的教学逻辑进行编排,形成结构化资源包。关键在于确保每个资源都能对应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某市场监管局的处罚案例,可以直观展示事实认定 - 法律适用 - 程序履行的完整执法链条。社会资源的引入要注重教学转化。最高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网中的行政诉讼直播具有独特价值,但直接使用往往存在时长过长、焦点分散的问题。教师需要做专业的教学化处理,比如截取某交通执法争议案件中关于执法程序质证的 15 分钟关键片段,配套设计执法程序观察清单,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出示执法证件、告知权利义务等关键环节。这种经过教学设计的社会资源,才能有效衔接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

三、革新评价机制,构建素养发展追踪体系

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革新评价机制需要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转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动态发展过程。借助数字技术优势,可以构建更加立体全面的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能够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单元为例,平台可以自动统计学生查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资料的次数和时长,记录其在讨论区提出的问题质量,以及小组合作设计村规民约时的任务分工情况。这些数据经过分析,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过程和公共参与能力发展水平。表现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人大代表履职流程图解,或者拍摄社区民主协商会模拟视频。教师根据作品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分,重点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程度。这类评价既检验学习成果,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数字成长档案的建立使评价更加系统化。将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在线测试成绩、课堂发言记录、项目研究报告、学习反思日志等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个人专属的素养发展图谱。请见表1

四、赋能教师发展,提升数字育人实践能力

当前政治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抽象的学科理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的数字化学习体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教师在技术应用与学科本质之间找到平衡点。融合型培训要突出教学实用性。例如,在“矛盾分析法”教学中,培训重点不是动画制作技巧本身,而是如何用动态可视化呈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这一抽象原理。教师可以学习使用简单的图表工具,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进程设计成交互动画:用不同颜色区块表示物质文化需要与美好生活需要的消长变化,通过时间轴拖动展示矛盾转化的关键节点。

数字教研共同体的价值在于经验共享。区域教研平台可以汇集各校教师的实践智慧,比如某个学校开发的矛盾分析法教学案例包,包含精选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民生数据、可视化模板和课堂讨论问题集。这种资源共享不仅能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形成良性的专业发展生态,让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智慧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新。这些实践表明,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核心是教学思维而非技术工具。只有当数字手段服务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时,才能真正提升课堂育人效果。培训、教研、实践三个环节相互支撑,共同促进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专业成长。

‌结语

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需实现教材内容、数字技术、核心素养三者的深度整合。通过教学方式创新强化学习体验,借助数字资源拓展教材广度,运用评价改革追踪素养发展,依托教师培训提升实施能力。这种系统化改革路径,能够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说服力,提升科学精神培育的实效性,强化法治意识养成的实践性,激发公共参与行为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潘 万 伦 . 数 字 化 环 境 下 的 高 中 政 治 教 学 模 式 创 新 [J]. 美眉 ,2025(7):64-66.

[2] 邱晴.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 ,2023.

[3] 吴文文 , 董怀良 . 浅析数字化教学对高中政治课堂的价值意蕴及策略[J]. 秦智 ,2024(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