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法语维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平衡路径研究
侯俊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一、全球化对法语维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双重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语言的功能性整合,但也加剧了语言单一化的风险。英语作为“主导语言”在科技、商业、学术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对法语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显著压力。此外,数字平台的全球化进一步强化了英语的主导地位,导致法语使用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语言能力呈现“工具化”倾向,即仅能应对基础交流,而缺乏对法语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
全球化不仅威胁语言多样性,更通过文化产品的跨国流动加剧了“文化同质化”。以好莱坞电影、美式快餐为代表的流行文化通过“软实力”渗透,削弱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法国学者布尔迪厄提出的“符号权力”理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贴切,即英语文化通过构建全球性的消费符号体系,使法语文化逐渐边缘化。同时,法国本土方言(如布列塔尼语、普罗旺斯语等)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尽管《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呼吁保护方言,但仅有约 20 万法国人仍以布列塔尼语为母语,且使用者平均年龄超过 60 岁。这种语言代际断层现象折射出全球化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深层矛盾。
二、法国维护法语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政策实践
法国政府通过法律保障与国际推广双轨并行,构建多层次法语维护体系。在法律层面 ,1994 年颁布的《法语使用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政策工具,其核心目标是强化法语在公共机构、媒体及商业广告中的强制性使用。在国际推广方面 ,法国依托法语国家国际组织推动全球法语教育网络建设。法国在 130个国家设立超过 1000 所法语联盟,为非母语学习者提供语言课程,并通过奖学金计划吸引留学生。
法国在维护法语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通过政策工具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其实践路径呈现“本土方言复兴”与“移民文化融合”双轨并行的特征。在本土语言保护方面 ,2021 年《地区语言保护及推广法》获得通过,将布列塔尼语、普罗旺斯语等 8 种方言纳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法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双语课程”(法语与方言共同授课),以及资助地区性广播电台扩大覆盖范围。在移民文化融合领域 ,法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推行“语言适应班”,为移民群体提供法语培训与职业指导。
三、国际比较视角下的平衡策略分析
加拿大以英法双语并行模式应对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挑战,其核心经验在于通过法律保障少数语言权利。1969 年《官方语言法案》确立英语与法语的平等地位,并要求联邦机构提供双语服务。1977 年,魁北克省通过《法语宪章》强化法语在教育、商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承认原住民语言的文化价值。这一政策在维护法语文化认同的同时,避免了单一语言政策引发的社会分裂。
欧盟通过“多语主义 2020 战略”构建超国家语言政策框架,其核心在于以制度化合作平衡统一性与多样性。欧盟要求成员国将外语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同时通过认证体系鼓励多元语言能力。此外,《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为威尔士语、巴斯克语等语言提供法律保护,形成“多层级治理”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超国家机构协调语言政策,既能缓解单一国家的文化保护主义压力,又能通过资源共享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能力。
四、优化平衡策略的建议
法国需建立“多层级语言生态”以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法国借鉴加拿大魁北克省经验,通过《地区语言保护及推广法》赋予布列塔尼语、阿尔萨斯语等方言“辅助官方语言”地位,要求地方政府在教育、司法等领域提供双语服务;法国需优化针对移民的语言班课程设计,将法语培训与移民母语文化认同教育结合,避免“强制同化”引发的社会排斥。另外,法国通过扩大非英语文学的译介规模,以及改革高等教育体系,在综合性大学设立“跨文化研究中心”,培养兼具法语能力与移民语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多元文化对话提供智力支持。
法国需要超越单边主义思维,依托多边机制构建文化多样性保护网络。在区域层面,可联合比利时、瑞士等法语区成立“欧洲法语文化共同体”,共享语言教育资源与数字化保护技术,形成区域性多语支持体系。在全球化层面,应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实施细则改革,将语言多样性保护纳入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结语
全球化浪潮下,语言维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张力已成为全球性治理命题,法国的实践为此提供了观察样本。英语主导的功能性整合与文化同质化的双重挤压,使法语面临着国际影响力减弱与本土方言代际断层的双重困境,而移民群体的语言权利诉求更凸显了“国家语言主权”与“多元包容”之间的深层矛盾。为应对这一局面,法国构建了以法律保障为基石、国际推广与本土保护为双翼的政策体系。法国的路径优化仍需关注“共生”理念:在国内层面,构建多层级语言生态,以制度弹性消解“保护”与“开放”的对立;在国际层面,依托多边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将法语维护融入全球文化多样性治理框架。这不仅是法国应对“内外双重压力”的必然选择,更为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推动文明对话,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1] 张黎 . 法国在撒哈拉以南法语非洲的文化政策研究(1960-2022 年)[D].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023.
[2] 刘洪东. 法语国际传播政策与实践研究[D]. 山东大学, 2022.
[3] 夏正华 .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 [D]. 武汉大学 ,2019.
[4] 刘亚玲 . 法国语言政策研究 [D]. 上海外国语大学 , 2018.
[5] 范微微 .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 2011.
【
作者简介】:侯俊(1988-),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现任西方语言学院法语系主任。研究方向:法语语言学,法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2023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法国语言政策与法国多元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Awky20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