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政府、市场与家庭的托育责任共担

作者

刘婷 刘丽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湖南省洞口思源实验学校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引言:

传统托育模式因服务内容单一、专业性不足,已难以满足婴幼儿照护、早期教育与健康管理的综合性需求。婴幼儿的成长不仅需要安全的照护环境,更需要科学的健康管理和早期教育支持。如何实现政府、市场与家庭的有效协同,构建科学、系统且可持续的托育支持体系,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多元主体协作模式逐渐成为破解托育服务碎片化、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路径。

一、三孩政策背景下托育服务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

三孩政策实施后,婴幼儿照护需求快速上升,但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现有托育机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家庭的实际需求。许多机构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1]。部分机构管理松散,缺少专业护理人员,无法为婴幼儿提供科学的照护和早期教育。家庭在选择托育机构时面临较大困惑,增加了育儿负担和焦虑感。

(二)家庭托育负担加重且信任缺失

随着家庭结构变化和三孩政策的推进,传统家庭照料模式承受巨大压力。许多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全职照顾婴幼儿,迫切需要专业托育服务。然而,部分家庭对市场托育机构的安全性和专业水平缺乏信任,不愿轻易将孩子托付给机构。这种信任缺失限制了托育服务的接受度,导致家庭“没人带”“不敢送”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服务体系衔接不畅造成资源浪费

当前托育服务在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和家庭照护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衔接。各部门职能界限不清,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托育服务体系中健康管理、教育指导和照护服务相互独立,缺少系统性的协作和协调机制,影响了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效果。服务碎片化严重制约了托育行业的科学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

二、“医育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与价值体现

(一)湖南省“医育结合”:儿科专业力量嵌入托育体系

湖南省探索将儿科医生引入托育机构,建立“医育结合”模式,推动卫生健康与托育服务深度融合。当地部分托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妇幼保健院合作,安排儿科医生定期进驻,开展婴幼儿健康检查、营养指导及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例如,医生每月为托育儿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同时,医生为托育教师提供科学喂养和护理培训,提高照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该模式通过专业力量的介入,有效弥补了传统托育机构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提升了托育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湖南省在推进“医育融合”托育模式时,政府发挥了统筹规划与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当地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托育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托育机构必须配备专业儿科医生参与健康管理工作。为落实这一政策,长沙市政府联合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局建立了“托育健康服务联盟”,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生与辖区内托育机构进行对接,定期派遣医生进驻托育中心开展健康体检、营养指导和疫苗接种等工作。此举实现了婴幼儿健康管理和早期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托育机构从单一照护向“照护 + 教育 + 健康”多功能服务转型,助力家庭减轻育儿负担,推动了托育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广州“托育 + 老年照护”社区综合体:跨代服务的整合创新

广州市探索建设“托育 + 老年照护”社区综合体,创新性整合婴幼儿托育与老年照护资源,形成跨代共享的服务网络。该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及市场托育机构,共同打造集托育、老年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及社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综合体内,婴幼儿托育区与老年照护区分区明确,既保障各自服务质量,又促进双方人员和资源的协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联合培训,交流护理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对服务流程、质量安全及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例如,综合体内老年志愿者参与婴幼儿活动,促进邻里情感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综合体通过优化场地利用,节约公共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此模式不仅提升了托育和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构建了更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多样化照护需求,体现了多元主体协作解决服务碎片化难题的显著成效。

三、多元主体协作破解服务碎片化问题的路径分析

(一)政府统筹规划与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多地的实践经验表明,政府在推动托育服务协同发展中承担着核心职责。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托育服务标准,明确医疗、教育、养护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形成涵盖健康监测、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 [3]。例如,政府可以出台关于托育机构医疗服务配备的规范,确保每家托育机构配备专业儿科医生或健康顾问。政府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卫生、教育和社会服务部门的数据互通,减少重复检测和资源浪费。通过制度保障和规范引导,政府强化了托育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促进了不同服务主体间的有效协作,推动托育体系由分散走向整体,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市场与专业机构的协作机制建设

市场和专业机构在多元主体协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提供作用。托育机构应主动与医疗、康复及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人员共用。儿科医生定期进驻托育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师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心理支持,营养师制定科学膳食方案,这些专业力量的介入极大提升了托育服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市场主体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能够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托育服务,有效填补公共服务的不足。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合作机制,市场与专业机构能够协同解决托育服务中的技术短板和服务碎片问题,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家庭参与提升服务实施效果

家庭作为婴幼儿托育的直接受益者,其积极参与是保障托育服务成效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区应鼓励家长参与育儿培训、亲子活动及托育机构管理,提升其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例如,举办家庭育儿讲座、开展亲子互动课程,帮助家长掌握健康护理、早期教育等知识。家庭的主动参与能够促进家园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和照护的良性互动,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家长的反馈也为托育机构改进服务提供了宝贵参考。

四、结论

面对三孩政策带来的托育需求增长,单一主体已难以承担育儿服务的全部责任。政府、市场与家庭需在机制设计、服务供给与责任共担等方面构建协同关系。湖南“医育结合”与广州“托幼 + 养老”综合体的探索,为破解托育服务碎片化问题提供了现实样本。

参考文献:

[1]段冰雨 , 李欢欢 .0 ~ 3 岁婴幼儿家长托育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J]. 早期儿童发展 ,2025,(02):32-45.

[2]李洪霞.“三孩”政策下普惠托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分析[J].内江科技 ,2025,46(06):103-104+122.

[3]吕津池 .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我国城市婴幼儿托育服务问题研究 [D].吉林大学 ,2023.

基金项目: 湖南省早期教育研究会(23SHEE03)

主题内容:以湖南“医育结合”(儿科医生介入托育)、广州“托育 + 老年照护”社区综合体为例,分析多元主体协作如何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推动“照护 + 教育 + 健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