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处理对绿色会计推行的启示
许欣然 郑钰杰 张一丹 张媛媛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1 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不仅贡献了超过60% 的 GDP,还提供了 80% 的就业岗位,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中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023》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坏账率高达 8%-12% ,这一较高的坏账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财务状况,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要求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经营决策的重要考量范畴。然而,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仍采用直接转销法处理坏账,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环境负债等隐性风险。从理论层面来看,目前关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处理与绿色会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显匮乏,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从实践层面而言,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帮助企业优化坏账管理流程,推动绿色会计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在经济与环保双重目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文献述评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 版)的规定,中小企业在处理坏账时,仅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而与之相对的《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当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中小企业采用的这种简化处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算成本,但却引发了两个关键问题。其一,存在风险滞后性。由于直接转销法不考虑潜在的坏账风险,对于环境相关债务,如潜在的环保罚款等,未能提前进行预估。这使得企业在面临这些潜在风险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准备,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其二,导致信息失真。以 2022 年对长三角 200 家中小制造企业的调查为例,73% 的企业因未计提坏账准备而虚增利润 5%-15%。这种利润的虚增不仅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还会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判断。
中小企业在绿色会计实践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核算标准缺失,多数企业虽认知绿色会计理念,但因缺乏统一标准,环境成本核算存在主观性与随意性,结果缺乏可比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制度脱节,现有会计制度将环境负债归入“其他应付款”,未建立独立科目,导致环境负债在财务报表中难以清晰体现,影响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控制及信息披露使用。
3 中小企业坏账处理的现状与绿色会计冲突
3.1 现行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案例
以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据 2025 年 2 月 11 日相关报道,元成股份受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客户回款放缓,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相较去年有所增长,导致业绩预亏。这种坏账处理的压力体现了现行模式下,中小企业在面对宏观环境和行业变化时,坏账处理应对能力的明显不足。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市场需求萎缩,客户经营困难,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而现行模式未能及时有效应对这种变化。
(2)局限性
在现行坏账处理模式中,报批程序复杂,如国有企业核销坏账需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这一繁琐的程序导致一些符合坏账标准的账款难以及时处理,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确认的第三条标准“债务人较长时间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缺乏硬性规定,存在操作上的随意性,企业可能会为了业绩等目的而不恰当确认坏账。
(3)数据佐证
据人人文库 2023 年6 月14 日的资料显示,对30 家企业审查发现,有10家企业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重在 60% 以上。另据证券时报2025 年2 月11 日报道,截至2 月8 日,63 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2024 年业绩预告,亏损企业达 41 家,占比 65. 08% ,很多企业是因客户回款问题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业绩不理想。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小企业坏账处理问题较为严重,现行模式亟待改进。
3.2 坏账处理对绿色会计推行出现问题
中小企业坏账处理不当,会使财务数据失真,导致利润虚增或虚减。且坏账处理的不规范会干扰企业整体成本核算体系。企业财务报表是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坏账处理的随意性和不规范,会使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导致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靠性和相关性,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判断和决策。
4 坏账处理对绿色会计推行的核心启示
4.1 政策层面:构建“绿色会计准则过渡框架”
政策层面构建“绿色会计准则过渡框架”,是推动绿色会计发展的关键且必要的举措。修订《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环境坏账准备”二级会计科目,以助小企业精准、有效地反映环境因素引致的坏账风险敞口。这一举措能够使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地体现其面临的环境风险,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
关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考虑到行业间环境风险的显著异质性,应准许企业依据行业风险系数实施差异化计提。对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如化工、冶金等,适度调高计提比例,以充分反映这些行业面临的较高环境风险;低环境风险行业则相应降低,确保计提更契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例如,化工行业的企业可以将环境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设定在 5% 左右,而低环境风险的服务行业企业则可以设定在 1%左右。
同时,配套税收激励政策,对计提环境准备金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优惠,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升其参与绿色会计实践的积极性,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4.2 企业层面:施行双轨制核算体系
企业应积极施行双轨制核算体系。在传统财务核算中,严格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处理常规坏账,保障财务核算的合规性与稳定性。
在绿色会计核算方面,企业需独立构建环境风险数据库,全面采集并梳理客户的碳排放强度、环保违规记录等环境信息,运用专业模型评估潜在环境风险,据此计提环境坏账准备金。通过建立环境风险数据库,企业能够更加系统地管理环境风险信息,为绿色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3 社会层面:设立绿色会计能力中枢
优先在化工、纺织等高环境风险行业开展试点,推广“绿色应收账款管理指南”,总结经验后逐步向其他行业推广,提升全社会绿色会计实践水平。通过在高环境风险行业开展试点,能够积累绿色会计实践的经验,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推广“绿色应收账款管理指南”,能够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会计。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开发“环境会计与坏账管理”专项认证课程,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助力企业优化绿色会计核算与管理,促进绿色会计行业的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处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对绿色会计推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现行的坏账处理模式存在着直接转销法的弊端和坏账确认标准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透明性,还对绿色会计的推行产生了间接的负面影响。通过借鉴坏账处理的经验,中小企业可以在风险管理机制、信息披露透明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促进绿色会计的实施。
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坏账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在财务报表中同时披露坏账损失与环境负债,增强信息全面性;将绿色会计要素嵌入应收账款管理流程,强化财务与环保部门的协作。此外,政府、企业和社会层面也应当共同努力,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绿色会计指引的衔接,建立“双轨制”核算体系,加强行业协会指导,为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谢江林 , 涂国平 , 何宜庆 .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策略研究 [J]. 会计之友 , 2015(17): 42-45.
[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 2023 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R]. 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4.
作者:许欣然,女,金融学院;郑钰杰,男,金融学院,张一丹,女,外国语学院;
通讯作者:张媛媛 ,女,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