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王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 江苏盐城 224500
引言:
近年来,核心素养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工作的核心使命,这一转变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变革进程,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要真正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立足民族文化根基,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具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国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机联结,借助传统智慧启迪学生心智,实现文化基因的延续与创新。然而在英语这一特殊学科领域,其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应用、思维发展和学习策略等多元维度,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认同感的培育
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和彰显本土文化特质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科目,初中英语不仅是语言习得的媒介,更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英语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在习得外语技能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接纳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而强化文化认同意识。具体而言,通过讲解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的风俗习惯,以及赏析古典诗词等文化瑰宝,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从而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1]。
(二)学习动力的激发
中华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素材,包含诸多引人入胜的典故与深邃的人生智慧。将这些文化瑰宝引入英语课堂,能够显著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例如,用英文讲解《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巨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充满惊喜的求知之旅 [2]。
(三)培养高尚品格
我国传统美德中包含着诸多值得传承的优秀品质与社会价值理念,诸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奋刻苦、团结协作等。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融入这些文化精髓,能够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取向。通过掌握英语中的礼节性表达、感恩信函等实用技能,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形式,更能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道德准则,进而实现个人修养的全面提升 [3]。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一)教材内容整合策略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标要求,中国故事的教学实施需要重点把握传统文化要素与课程材料的有机衔接。以 " 节日文化 " 单元为例,教育者可灵活穿插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的典故与风俗。具体操作上,在春节主题教学中,除指导学习者用英文表述贴福字、燃爆竹、制作饺子等民俗活动外,还可设计情景模拟等参与式教学环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更能促进文化认同感的建立,为培育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4]。
(二)采用情境教学
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中外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以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为例,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从节日起源、庆祝方式、饮食习俗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学生需要运用英语表达两种节日的异同点,例如春节贴春联与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的习俗对比,压岁钱与圣诞礼物的馈赠传统比较等。这种文化对比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其在理解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建立起更为立体的文化认知框架,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5]。
(三)促进跨文化认知交流
根据新课改要求,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师可采取对比教学法来展现东西方文化差异。以 " 生活方式 " 单元中的 " 餐桌礼仪 " 主题为例,教师可采用直观对比的方式,详细解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区别:中国人偏好使用筷子用餐,西方人则普遍采用刀叉;中国传统讲究" 食不言",认为用餐时应保持安静,而西方社会则把餐桌对话视为社交互动的重要环节。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差异,掌握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得体运用英语的技巧,有效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为未来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整合数字化教学素材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初中英语课堂正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其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应用展现出显著成效。以 " 生活与文化 " 主题单元为例,教育工作者可精选优质数字资源,例如英文配音的中国经典故事《孟母三迁》动画短片,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纯正英语表达,又能深化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动态影像配合标准发音的解说,不仅有效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更能通过多重感官体验促进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英文复述活动,这既锻炼了语言输出能力,又培养了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结束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英语课堂具有深远价值,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其文化认同感与国际交流素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克服文化认知差异、教学方式转型以及评价体系重构等多重难题。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优化课程资源设计,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文化异同分析,并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这些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帮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掌握语言技能,同时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教育界亟需系统研究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通过教学实践创新,培育兼具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春叶 .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J]. 宁夏教育 ,2022,(10):62-63.
[2] 董玉金 . 初中英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J]. 山东教育 ,2022,(36):58-60.
[3] 沈洁 . 基于 QTSE 模型的初中英语本土文化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以“善文化”为例 [J]. 海外英语 ,2024,(22):185-187.
[4] 张欢 .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析[J]. 海外英语 ,2024,(10):172-174.
[5] 刘铭 .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 [J]. 校园英语 ,2022,(20):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