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在畜禽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孙彦
凌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辽宁省凌源市 122500
引言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疫病发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公共卫生安全,防治工作重要性凸显。中兽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瑰宝,经数千年实践检验,以天然、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减少药物残留等优势,在畜禽疫病防治中受关注。它既能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又能调节畜禽免疫功能,提升抗病能力,契合绿色养殖理念。深入研究其应用路径与效果,对提高防治水平、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中兽药的特点与优势
1.1 天然性与低毒性
中兽药多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相较于化学合成药物,其成分天然,毒副作用小。例如,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对畜禽机体的刺激性较小,能减少药物残留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1]。
1.2 整体调理作用
中兽药秉持整体观念,强调对畜禽机体的全面调理。通过调和阴阳失衡、畅通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提升畜禽自身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如黄芪,具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之效,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强化机体防御机制,使畜禽更易抵御疫病侵袭,实现标本兼治。
1.3 多靶点作用机制
中兽药的有效成分复杂多样,作用机制呈现多靶点特点。它可以同时作用于病原体的多个环节,以及畜禽机体的多个生理系统,从而达到防治疫病的目的。如黄连中的黄连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能调节畜禽的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2]。
2 中兽药在常见畜禽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2.1 呼吸道疫病防治
畜禽呼吸道疫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如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猪的气喘病等,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中兽药在防治此类疫病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疗效。麻杏石甘汤作为治疗畜禽呼吸道疫病的经典方剂,历经多年临床验证,其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药材组成,具备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此方能够有效缓解畜禽的呼吸道症状,尤其在减轻咳嗽、气喘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表明,使用麻杏石甘汤能够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减轻呼吸道炎症,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3]。因此,麻杏石甘汤不仅是治疗畜禽呼吸道疫病的理想选择,也为畜禽养殖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2.2 消化道疫病防治
消化道疫病如猪的腹泻、鸡的肠炎等,严重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中兽药在消化道疫病防治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白头翁汤可用于治疗畜禽的湿热泄泻,其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肠道病原菌,改善肠道功能。
2.3 病毒性疫病防治
对于畜禽病毒性疫病,如猪瘟、禽流感等,中兽药也能发挥一定的防治作用。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材,如板蓝根、大青叶等,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中兽药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3 中兽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质量标准不完善
质量标准不完善是制约中兽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兽药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波动大,直接影响防治效果的稳定性。这源于中兽药成分复杂,多为多种中药材配伍,成分间相互作用难把控;且现有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未能全面覆盖有效成分与杂质限量,使企业生产缺乏严格约束。
解决此问题,需加强质量标准系统性研究。组织科研团队,结合现代技术分析中兽药处方与成分,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明确标志性成分含量范围和杂质标准。推动标准动态更新,适应产业发展。同时强化监管,建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查处不合格产品,保障质量安全。
3.2 剂型单一
中兽药剂型单一,以散剂、汤剂等传统剂型为主,使用不便。散剂混合不均易导致畜禽摄入剂量不当;汤剂制备繁琐,不适应规模化养殖。且传统剂型生物利用度低,药物吸收代谢不稳定,影响药效。
需加大剂型研发力度,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结合畜禽特点和养殖模式开发新型剂型。口服液服用方便、吸收快,适用于日常保健和疫病初期;注射剂起效快,可用于紧急防治;颗粒剂便于储运,适口性好。研发中要注重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新型制剂工艺改善溶解性和稳定性,还要考虑不同场景需求,开发专用剂型,提升使用便利性。
3.3 作用机制研究不足
中兽药虽在畜禽疫病防治中有一定实践经验,但作用机制研究不足,限制了其发展与推广。传统中兽医理论对作用的解释缺乏现代科学支撑,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机制不明,临床应用依赖经验,无法精准用药和优化处方。
必须加强作用机制研究,运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究作用靶点和途径。通过细胞实验观察对病原体的抑制及对细胞因子等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对免疫器官和细胞活性的调节;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对代谢产物、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作用规律。这能为合理用药、处方优化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推动中兽药现代化。
3.4 人才短缺
中兽药产业需既懂中兽医理论又掌握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短缺,成发展瓶颈。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等环节都对人才有特定要求,而现有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导致各环节人才供给不足。
解决人才问题,要从培养和队伍建设入手。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相关专业,优化课程,结合中兽医理论与现代知识,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现有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制定政策吸引人才,健全激励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
3.5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中兽药宣传推广不足,使许多养殖者对其了解不深,疫病防治中倾向用化学合成药物,限制了其中兽药的推广应用。养殖者因缺乏宣传,对中兽药优势认识不足,觉得其起效慢、疗效不确切,且对使用方法等知识了解少,担心影响效果,使用积极性低。
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养殖者认知度和接受度。举办培训班、研讨会,邀专家讲解中兽药理论、特点和案例,让养殖者了解其优势。开展现场示范,用实际效果增强养殖者信心。利用媒体、网络制作通俗宣传资料,传播相关知识。加强与养殖合作社等组织合作,扩大宣传范围,引导科学合理使用中兽药,提高其应用比例。
结束语
中兽药在畜禽疫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常见畜禽疫病防治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目前中兽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质量标准不完善、剂型单一、作用机制研究不足、人才短缺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加强质量标准制定、剂型研发、作用机制研究、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兽药在畜禽疫病防治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静 . 奶牛产后保健复方中草药片剂的制备与防治试验 [D]. 宁夏大学 ,2015.
[2]刘 旭 . 中 兽 药 在 临 床 兽 医 中 的 应 用 现 状 [J]. 中 国 畜 牧业 ,2025,(12):109-110.
[3]吴小娟 . 中兽医医药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J]. 商业文化 ,2022,(14):109-111.
[4]薛江东 , 姚睿智 , 盖微微 . 中兽药现代化与《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更新的协同路径探索 [J]. 现代畜牧科技 ,2025,(07):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