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实践情况与未来展望

作者

张佳慧 吴绮琪 陈绵玟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2

一、引言

2023 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202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节支号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财政节支举措,但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的实践情况如何?未来应如何改进?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发挥财政资源再分配效应,并为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价值。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想要达到财政可持续的目标,实施财政节支举措是其中关键一环。实施财政节支举措不仅是现阶段影响广东省各地财政治理体系与财政治理能力的关键,更是促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广东省内各地方政府已大力推动财政节支举措实践。因此,本文以分析广东省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的实践情况为基础,对其举措接下来实践提出未来展望。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实践情况

首先,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一是零基预算改革。地方政府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以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还通过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严控资金使用效益。如广州市坚持以零为基、以事定钱,压减无依据项目,削减非必要开支。珠海市打破基数依赖,通过“六重滤网”淘汰低效支出,同时对基建、部门预算、信息化三大领域实施“花钱必问效”评估,并建立重点领域绩效跟踪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民生保障和产业升级项目。二是管控政府采购成本。地方政府通过规模采购压降支出、构建风险防控机制等方式,减小政府采购成本,同时保障政府采购资金安全。例如广州市实施政府采购“以量换价”策略,通过带量集采实现节约率最高达 32%。惠州市实施“统采分签”“统购统配”等带量集中采购模式,让惠州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的节支率超过 30% 。深圳市龙岗区建立全链条风控体系,从需求设定到合同签订、履约全过程监管,有效推动采购管理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转变,杜绝围标串标引起的财政资金损失。

其次,深化管理体制,降低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加强政府内部机构管理。地方政府除了凭借细化内控评价目录,提供精确的评价标准,从而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外,还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加强对会计的监督,提高其工作规范水平,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比如湛江市对单位层面 5 大核心领域,以及 6 大重点管理板块进行整理,形成27 项详细的检查清单,给内控评价工作提供精准的衡量依据,实现内控管理与财政业务深度结合。江门市重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将对核算部门的事后监督优化为事中和事后监督,并预计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超 1000 万元。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地方政府定期对重点领域的资金开展进行合规检查,跟踪项目支出情况,提高资金投资安全性。如江门市构建“三位一体”的合规指导监督体系,其中对2023 年-2024 年的“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动态跟踪支出进度,有效降低资金乱用和挪用风险。

接着,数智赋能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应用智能平台监管。地方政府积极运用智能监管平台、创新监管方式等,精确追踪资金流向、强化风险预警。比如广州市上线全国首个“彩翼公共采购智能体平台”,借助 AI 与区块链技术追踪用于公共资源交易的资金去向,有效较小腐败带来的财政损失,保障公共资金支出安全。东莞市上线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应用平台,整合政府多部门数据,同时利用智能算法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存在风险。二是数字化便民服务。地方政府陆续上线数字便民服务,进一步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即增强了民生保障,又提高了民生支出的效率。如湛江市数字财政系统充分发挥数字优势,开设民生民利“绿色直通车”,通过精准对接补贴对象,让补贴资金直达民众手中,避免中间层级可能出现的资金截流等情况。汕头市聚焦农村财务监管难点问题,积极探索运用农村财务信息化监管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通资金管理“最后一公里”,实行村级资金流向动态化、实时化监管,杜绝村级资金挪用现象,为农村经济发展筑牢了资金安全屏障。

三、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未来展望

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节支举措,从不同方面节约财政支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广东省 2022 年 -2023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 18533.08 亿元降至 18527.03 亿元,降幅 6.05 亿元,减少率 0.03%1 。江门市于 2020 年 10 月正式启动“数字财政”试点,并成功上线“数字财政”模块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资金管理,以减少财政不必要支出和降低资金截留及挪用风险,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 2020 年 2023 年江门市的财政数据中也可看出,民生类支出由 316.3 亿元增长到 347.3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也从 71.4% 升至 76.4%,增长 5. 0%3 ,民生类支出稳步增长且幅度较大,这说明“数字财政”通过实施真实有效地节省低效支出,实现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让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但就目前而言,广东省地方政府的财政节支举措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存在专项债挪用现象。地方政府因“三保”刚性支出和国企债务压力,其中广东省某些县市存在挪用专项债的行为,通过资金循环套取、虚报项目支出进度等方式。对此,可以制定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并进一步深化政府之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专项债从借到还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加大项目监管的穿透力。二是零基预算改革推进阻力大。广东省虽大力支持各地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但在执行中面临部分地区担忧零基预算会压缩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和部分政府部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于此问题而言,可以将零基预算与绩效预算相结合,引入与其他类似项目进行对比,加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广东省应就健全零基预算管理标准加快出台规范性文件或指导意见,并积极公开零基预算改革成功地区的实践经验,引导地方政府进行零基预算改革和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三是专项债使用效率待提升。2024 年,广东争取到中央新增专项债券额度5085 亿元 ,其中部分项目存在过于依赖专项债和资金使用进度滞后问题,使其资金使用效果未达预期。对此,在项目实施前就应明确其对应负责的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并通过单位间数据共享等方式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督,让专项债审查时优先续建项目,从而保持项目的高效运行。还应明确不同项目的定位与收益预期,加强对长期效益的预测和估计,适时调整财政投资模式,从而让专项债倾斜投向发展前景较好、收益较高的优势项目,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琦 , 吉富星 . 政府专项债风险的构成、演化与防范 [J]. 新金融 ,2020, (09): 25-31.

[2] 方红生 . 深化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 [J]. 财经论丛 ,2025, (01): 11-14

[3] 马蔡琛, 白铂. 健全预算制度:时代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J].财经问题研究 , 2025, (06): 44-56.

[4] 王振宇 , 侯培林 . 零基预算改革的地方实践、约束条件与改进深化[J]. 财政科学 , 2025, (02): 19-28.

[5] 李国宝 . 审计视角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初探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25, (02): 35-37.

[6] 李冰心. 预算审查座谈会:“真金白银”用在哪、怎么用?[J]. 人民之声 , 2025, (01): 50-51.

[7] 杜爽 , 邓磊 , 牛梦茹 . 财政空间约束下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经济稳定效应 [J]. 财贸经济 , 2025, 46 (01): 63-80.

2025 年广东省财政科研课题地方增收节支实效评估、激励机制识别与增强路径构建研究(2025GDCZ041)

202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题广东数字财政对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与对策建议研究(S20251056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