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中智能仪表运行状态监测与主动维护系统设计研究
高卫
天津市大港油田大港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 300280
摘要: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且含毒等特性,因此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较高。鉴于此,本文对化工装置中智能仪表的运行状态监测及主动维护系统设计展开研究,深入剖析智能仪表于化工装置中的运行状态监测情况,并探讨主动维护系统的设计方式,以此为提升化工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生产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化工装置;智能仪表;状态监测;主动维护
引言:
智能仪表在化工装置中,起着测量与控制诸多工艺参数的重要作用,像温度、压力、流量以及液位等运行状态,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整个化工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传统的智能仪表维护方法,主要就是靠人工定期去巡检,只有出了事再去维修,这种方式十分被动,很难及时找出故障,甚至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且还会让维修成本增加,停机时间变长,降低生产效率。因此,设计一套高效的智能仪表运行状态监测以及主动维护系统,对于保障化工装置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1.运行状态监测与主动维护系统的具体设计
1.1系统架构
现场仪表层由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智能仪表组成,负责实时采集关键的工艺参数。智能仪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决定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以及所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可靠。数据采集层通过安装在各个关键位置的传感器,敏锐地捕捉现场仪表所采集到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并将其准确地传输给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层中,数据传输层利用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将数据采集层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安全、快速地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在此过程中,通信网络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只有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从数据采集层传输过来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清洗、细致分析和精准建模。借助复杂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还能实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性维护。应用层为维护人员提供直观且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此界面的设计充分考虑维护人员的操作习惯和实际需求,使其能够轻松地对整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无论是查看实时数据,还是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与分析,都能在这个界面上高效完成[1]。
1.2硬件设计
1.2.1传感器
根据化工装置的特点和智能仪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在温度测量方面,选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测量。热电阻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在一些对温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压力测量可采用压力变送器等传感器,可将压力信号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输出,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数据采集设备主要任务是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存储和传输。数据采集卡会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工艺参数进行采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且还具备大容量存储功能,可以存储大量的历史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支持。同时,数据采集卡拥有可靠的通信功能,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地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无纸记录仪可以实时记录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还能够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设备。无纸记录仪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存储可靠等优点,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2通信模块
在化工装置的智能仪表系统中,通信模块负责实现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化工装置的具体实际情况,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有线通信方面,例如以太网、RS485总线等是常用的选择。其中以太网具有高速传输的特点,能够满足大量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化工生产场景。RS485总线则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势,在一些复杂的工业环境中表现出色,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线通信方式,如ZigBee、Wi-Fi以及4G/5G等。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短距离传输的特点,适合在一些小型化工装置或者对功耗要求严格的场景中使用。Wi-Fi则凭借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传输速度,为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便利。而4G/5G网络更是具有远距离传输和高速率的优势,能够适应大规模化工生产中远距离数据传输的需求。通信模块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化工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同时要具备远距离传输能力,确保在不同位置的设备之间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2]。
1.3软件设计
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负责控制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实现对现场仪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该软件具备多线程处理能力,能够同时采集多个仪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打包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设计该软件时,要充分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此应采用先进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如TCP/IP协议、SSL加密技术等,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快速响应。此外,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软件还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接口类型,如串口通信、网络通信等。通过灵活的配置选项,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采集需求。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会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的质量。接下来,软件会提取数据的特征参数,如均值、方差、峰值等。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和预测性维护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进行预警,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人机交互界面软件为维护人员提供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在设计该软件时,界面上应显示智能仪表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曲线、故障报警信息以及维护建议等内容。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图形展示方式,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同时,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和统计操作,软件还应提供查询功能和报表生成工具。除基本的数据显示和查询功能外,界面软件还应具备如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等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个性化配置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关键功能设计
预测性维护功能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细致挖掘,提取其中的关键趋势信息和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故障诊断模型,主要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多种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而精准的分析。一旦检测到数据中存在异常情况,系统就会立刻启动故障诊断程序。此程序会从异常数据中提取出故障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故障模式进行比对,从而准确地确定故障的类型和发生位置,还能够立即自动生成详细的维护任务,明确告知维护人员需要采取的具体维护措施和时间节点。以此让维护人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设备突发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同时也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工装置中,智能仪表运行状态监测与主动维护系统,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计与软件算法,保障智能仪表展开实时监测、故障诊断以及预测性维护工作。在科学的处理下,此系统可切实提升化工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生产效率,还能降低维护成本,为化工行业的智能化发展给予更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黄永祥.智能自动化在化工仪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9):99-101+104.
[2]朱桂霞.两种通讯协议智能仪表在化工试验装置的成功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23,30(11):109-112.
[3]罗清瑞.智能自动化在化工仪表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J].石化技术,2020,27(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