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趋势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
付欢
身份证号码:65232319901126****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各种媒介形态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相互融合,一个新的媒介环境已经形成,它改变了社会信息流动的基本框架,给群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量,传统的单向、线性文化传播方式被多向、网状的互动方式所取代,文化生产的主体、内容和渠道都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群众文化的边界被不断拓宽,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活力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所以,要对融媒体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发展动向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融媒体驱动下群众文化形态的演变
融媒体环境依靠技术底层的高效连接性和信息分发的即时性,彻底革新了群众文化内容的产生逻辑及其展现形式,曾通过特定机构掌控并集中生产的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正在慢慢向着众多主体一同参加、分散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普通人利用数字工具冲破了以前的身份壁垒,从被动的文化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创造者和传递者,这种转变促使文化内容的源泉变得非常充实,很多带有个人体会和地方特色的原创内容涌现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景观。而且文化表现的形式也冲破了传统的载体,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许多元素被灵活地组合与重新组合,产生了短视频,互动剧,播客等许多新的文化形态,这些形态既降低了文化创作的门槛,又因为它们的碎片化,社交化,更容易在网络空间里迅速流传,从而深深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消费方式 [1]。
二、群众文化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发展趋势
(一)内容生产的去中心化特征
融媒体技术架构之下,内容生产的权力与能力不再是掌握在少数专业机构里,而是分布在社会大众之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产出数量以及产生的影响都持续增长,这种去中心化的内容制造模式,使得文化创作题材、风格更贴近现实状况,对社会情绪、文化潮流的细微变化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并且反映在文化创作当中,在此基础上以个人兴趣或者专业知识为主围绕某个具体主题来形成创作社群,凭借集体智慧的激荡与合作产生出更多带有深度及创新特质的文化产品,这一情况既促使个体自身蕴含的创意得到发挥,并且推进整体层面文化的生产活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传播渠道的矩阵化布局
单一线路的流传途径无法符合融媒体时代文化资讯流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一种跨平台,多触点的矩阵型流传规划,文化内容生成之后,会依据各类平台所具有的特点实行二次塑造与合适处理,然后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知识社区,新闻客户端等不同的渠道展开联合流传,这种流传布局凭借各个平台各自积累的用户数量与流传效能,搭建起一张立体化的流传信息网络,使得文化资讯对不同的用户群组实施精确的覆盖 [2]。
(三)文化体验的沉浸式转向
技术的进步促使文化体验从二维平面的“观看”模式转向多维立体的“沉浸”模式,VR、AR 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文化场景当中,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用户不再只是被动地观赏,而是可以作为虚拟角色融入文化故事中,通过互动操作改变故事情节,得到个性化的体验,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也给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呈现与活化传承开拓出新路径,让静止的文化资源在数字世界里重获生机。
三、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生产机制
顺着内容生产去中心化的大势,往后的发展路子是要搭建起专业机构和民间创作者之间多种协同的生产机制,也许可以尝试创建起开放的文化项目平台,让专业团队给予策划,技术和资源方面的支撑,大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内容的共创当中,这样一种机制可以把专业机构那种规范性,系统性的好处同民间创作所具有的灵活,更新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通过创建起合理的成果分享和回馈体系,就能不断地激起大众的创作热情,促使文化生产由原先的单方面供应变成多元共筑,进而充实整个文化市场的商品种类和内容储备。
(二)优化精准高效的传播策略
面对矩阵化的传播渠道,要找到更精确且有效的传播策略,这就需要对各个平台的用户画像,内容喜好,互动习惯等展开细致剖析,创建起动态的传播效能评价模型,依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文化内容实施定制化的包装和分发,选定最合适投放的平台以及投放时机,重视采用社交化的流传方法,规划互动话题,促使用户开展二次创作并分享,激发社交链条的流传潜力,凭借细致的渠道运作和策略调整,做到文化信息在繁杂网络环境中的最佳流传效果 [3]。
(三)拓展虚实结合的互动场景
站在文化体验沉浸式转向的基础上,开拓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物理现实相融合的互动场景成为重要方向,可以试着把线上的数字文化内容同线下的实体文化场馆,旅游景点等联动起来,规划跨场景的互动体验项目,用户或许能在博物馆用 AR 技术同虚拟的展品互动,做完线上任务就能得到线下活动的参与资格,这样的虚实结合之路,既能冲破时空束缚,拓展文化服务的边界,又能给用户营造出更为丰富和立体的文化体验,增添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四、结语
融媒体作为一个技术背景和社会现实不断对群众文化各个层面进行改变。内容制作上不再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传播渠道不再是单一化而是矩阵化、文化体验也不再是简单被动接受而更深层次的沉浸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之下,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不能还抱有一种守旧思想,应当积极地适应这种媒介环境,探索一种协同生产的机制、有效的传播策略、创新互动场景、培育生态健康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好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焕发群众文化新的生机,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出一种更为多元、开放以及高质量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秦琪吉 . 发挥融媒体优势 , 提升我国群众文化发展水平 [J]. 文化与传播 ,2022,11(02):16-20.
[2] 余琛 . 面向融媒体建设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研究 [J]. 情报科学 ,2022,40(04):166-170.
[3] 蒋文英 . 县级融媒体非遗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J]. 数字化传播 ,2025,(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