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的现代化

作者

骆丽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且精准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1]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创造,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推进,始终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皆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为可靠、深厚且持久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劲的发展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而人的现代化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的创新活力。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的发展。

二、锚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2]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定地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全体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定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矢志不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只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在充分的就业环境下,人们能够凭借自身的辛勤劳动,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增强其幸福感和成就感,更能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与创造热情;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及区域等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最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够为社会福利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领域的资源将会更多,持续提升这些方面的保障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联系密切,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让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秉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发展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始终以人为中心的人的逻辑,西方现代化走的是以资本为核心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人的逻辑,始终将人民置于中心位置,而西方现代化则遵循资本逻辑,以资本为核心展开。[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突出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只有坚定不移地牢牢把握以人民为核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出现偏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5]。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它便跳脱了其他政治势力只追求一己私利的窠臼,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争取幸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其根本宗旨和神圣使命。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一个都不掉队的脱贫致富”[6] 到“全面建成小康”,从“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生动实践无不体现了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在生活中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更是与人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观。这一系列特征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风貌,既是对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径,也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正朝着更加繁荣、公正、和谐的社会迈进。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显现出与西方迥异的人民逻辑,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和价值理念,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项和参考。这一进程始终秉承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为民众谋福祉,尽力为民造福。

四、加快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人的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的最总目标”,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联系。[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提出了各种设想,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理论。

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需从多方面着手,推进政治现代化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核心在于建立民主、法治、高效的政治制度,实现政治参与的广泛化和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其核心在于构建民主、法治、高效的政治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公民意识的显著觉醒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民众不再甘愿被动接受政治安排,而是积极投身政治生活,通过参与选举;参与民主协商,为公共事务出谋划策;参与社会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确保其不被滥用。这些合法途径的运用,让民众能够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推动政治决策更加契合民意,顺应社会发展大势。

文化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内涵丰富,涵盖价值观、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等多个层面。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推动文化的创造转换和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内涵和创造力,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的精神动力。

生态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努力把“绿水青山”建设成人们喜闻乐见的“金山银山”[7]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建设,建设美丽的新中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现代化的各个方面相辅相成,人的现代化是关键变量,要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指引,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汇聚起推动社会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不竭动力,没有人民的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难以筑基垒台。要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始终,不断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 楠 . 中 国 现 代 化 的 关 键 在 人 的 现 代 化 [N]. 安 徽 科 技报 ,2024,10,16(014).

[2] 汪淑娟 , 杨洁慧 . 社会工作视角下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J]. 社会与公益 ,2024,(07) :153-15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 王国坛 , 侯明辰 .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J].东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26(05) :119-125.

[5] 秦书生 , 李瑞芳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视角的分析 [J]. 湖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35(04) :1-9.

[6] 毛泽东 .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7] 辛婧,赵雪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21,(23) :27-30.

作者简介:骆丽君( 1999-. ),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