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排除方法

作者

高学征

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1 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检验检测环节安全隐患

在电梯检验检测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是一大突出隐患。一些检测人员可能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对新式电梯的复杂结构和先进技术了解不足,在进行检测时容易忽略一些关键部位的潜在问题。例如,对于电梯的智能控制系统,若检测人员不能掌握其最新的运行逻辑和故障判断方法,就难以准确检测出可能存在的程序漏洞或信号传输故障。此外,检测设备的老化和精度不足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些检测机构为了节约成本,未能及时更新检测设备,老旧的设备在测量电梯的速度、平衡系数等关键参数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无法真实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2 维修保养工作流程不规范隐患

维修保养工作流程不规范是电梯安全的又一重要威胁。部分维修保养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严谨的操作流程,例如在更换电梯零部件时,没有严格按照厂家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可能会出现零部件安装不到位、紧固螺栓松动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导致零部件脱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而且,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对于维修记录的填写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一些维修人员只是简单地记录维修的大致情况,对于维修的具体时间、更换的零部件型号和规格等关键信息记录模糊,这给后续的电梯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旦电梯出现问题,难以快速准确地追溯维修历史和责任。

1.3 人员安全防护不足隐患

在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往往存在不足。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图方便,不按照规定佩戴齐全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在进行电梯井道内的维修保养工作时,由于井道环境复杂,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安全防护装备,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对于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设置也不够完善。在电梯维修保养现场,没有清晰明确地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周围人员此处正在进行电梯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可能会导致无关人员误入作业区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1.4 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隐患

许多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修保养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是一些泛泛的规定,没有结合实际电梯的型号、运行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制定具体的救援措施。例如,对于电梯困人故障,没有明确规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的具体时间要求和救援的详细步骤,导致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延长被困人员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不够重视。很多单位只是形式上进行了应急演练,没有真正让相关人员熟悉救援流程和掌握救援技能。在演练过程中,救援人员可能会出现操作不熟练、配合不默契等问题,这在真正遇到电梯安全事故时,将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可能会导致被困人员受到更大的伤害。

2 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除方法

2.1 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养

要解决检测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检测机构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新式电梯的结构、技术原理,还要包括最新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开展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检测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检测技能。例如,针对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的检测,可以专门安排课程,详细讲解其运行逻辑和故障诊断方法,使检测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潜在问题。同时,建立检测人员考核机制也十分必要。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对于考核不通过的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其达到合格标准。对于表现优秀的检测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2.2 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检测机构应重视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根据电梯技术的发展和检测需求,及时采购先进、高精度的检测设备。例如,采用新型的速度测量仪、平衡系数检测仪等,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校准制度。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设备测量的精度。

2.3 规范维修保养工作流程

维修保养企业应制定严格、详细的操作流程规范,并要求维修保养人员严格执行。在更换电梯零部件时,必须按照厂家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零部件安装到位、紧固螺栓拧紧。同时,加强对维修保养人员的监督管理,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岗位,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维修记录的填写,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要求维修人员详细记录维修的具体时间、更换零部件的型号和规格、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关键信息。建立维修记录档案,便于后续的查询和追溯。

2.4 加强人员安全防护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培训课程、观看安全事故案例视频等方式,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同时,制定严格的安全防护装备佩戴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佩戴齐全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在电梯维修保养现场,要完善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根据不同的作业区域和危险程度,设置清晰明确的警示标识,如“电梯维修,请勿靠近”“注意高处坠落”等。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5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修保养企业应结合实际电梯的型号、运行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的职责分工、到达现场的具体时间要求和详细的救援步骤。例如,对于电梯困人故障,规定救援人员必须在接到报警后的 [X] 分钟内到达现场,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救援。需要加强对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定期组织模拟演练,让救援人员熟悉救援流程和掌握救援技能。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邀请专业的应急救援机构进行指导,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能力。

3 结语

电梯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关乎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分析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中的安全隐患,能全面认识问题的复杂多样。需从人员、设备、流程和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检测人员素养、更新设备,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规范维修保养流程、完善记录管理,保障电梯长期稳定运行;加强人员安全防护、优化应急救援预案,是应对突发情况、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电梯安全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服务。相关单位应关注行业动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推动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明,兰余振,陈林 . 电梯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排除方法 [J]. 电工技术,2025,(S1):391-393+396.

[2] 朱宇 . 电梯检验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排除方法 [J]. 中国设备工程,2024,(19):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