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一斌

甘肃省兰州市中山小学 730030

一、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应当将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小学生具有独具特色的认知手段以及身心发展特性,如好奇心旺盛、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并且个体之间存在差别。在教学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地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意每个学生的需求以及感兴趣的点。老师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节奏以及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使学生在自行探索以及实际操作当中,掌握篮球技能,激发出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喜爱,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

(二)全面发展原则

篮球教学不仅要着重于学生篮球技能的提高,还需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在身体素质方面而言,借由篮球运动中面的跑、跳、投等动作,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以及协调性。于心理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以便让他们在面对比赛胜负之际,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与此同时,依靠篮球具备的团队协作特性,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推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达成学生身心的全面进步。

二、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趣导学,增强篮球教学吸引力

从理论角度来讲,小学时期的学生,其注意力往往容易受兴趣左右,而且对于枯燥、反复的技能训练,他们本能地就有抵触情绪。“以兴趣引导学习”的方式契合小学生“兴趣至上”的学习心理特性,通过将有趣的元素融入篮球教学中,能打破传统技能训练给人的乏味感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去接触篮球知识与技能,减轻学习时的焦虑。篮球教学中的“趣”,不仅仅体现在活动形式有趣,还涵盖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以及学生收获的成就感。当学生在有趣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并且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简单技能时,就会呈现出“乐意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对篮球教学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球类活动——篮球基础》单元教学为例,在教授“单手运球”技能时,可设计“运球闯关”活动。事先在操场上用彩色粉笔划分出3 个“关卡”:第一关“绕桩运球”,在地面摆放 5 个彩色的标志桶,要求学生以单手运球的方式绕过这些桶前进;第二关“运球击掌”,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要与沿途 3 位同学击掌,同时运球不能停止;第三关“运球投准”,在终点放置一个大的呼啦圈当作“篮筐”,学生需要将球运到这中,然后用单手将球投进呼啦圈。为增添趣味性,给每个关卡都设置可爱的卡通贴纸作为奖励,学生若完成了所有关卡,就可兑换“篮球小勇士”的徽章。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主题曲当作背景音乐,教师用“我们要化身篮球小勇士,冲破重重关卡,瞧瞧谁能最先拿到徽章”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充满趣味的设计,学生在“闯关”过程中会主动去练习单手运球技能,完全摆脱了单纯重复训练带来的枯燥感,篮球教学的吸引力明显得到增强。

(二)因材施教,优化技能分层训练

“因材施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规律,通过完善技能分级训练,能够改变以往一概而论的教学模式,依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其匹配合适的学习目标以及训练内容。当学生所面对的任务难度与自身能力相适应时,既可以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进度”而产生挫败的情绪,又能防止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觉得“太容易”而丧失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可及、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范围内实现技能提升,持续保持参与篮球学习的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篮球 —— 运球与传球综合练习》为例,在开展“双手胸前传球”技能训练时,展开分级训练设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首次系统性学习传球,持球稳定性欠佳),设定“近距离传球”训练:两人组成一组,间隔距离为 1.5 米,使用重量较轻的儿童篮球,着重练习传球姿势,即双手将球持于胸前,肘部弯曲,发力推送,目标在于确保球能平稳传递给同伴,对传球速度不做要求;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能够完成简单传球,但精准程度不够),设定“定位传球”训练:在同伴前方 1 米处放置一个彩色标志盘,要求将球传向标志盘附近,间隔距离调整至 2 米,使用标准的小学篮球,着重提高传球精准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熟练传球,并且具备一定力量),设定“移动传球”训练:两人一组,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完成双手胸前传球,间隔距离为2.5米,同时要求传球后快速跑向同伴位置交换角色,着重训练传球与移动的协调配合。每个层次的训练都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来回走动进行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提醒基础薄弱的学生“手指分开持球,发力的时候手臂要伸直”,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契合自身情况的训练中提高技能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篮球教学并非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递进程,更是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关键依托。借由篮球活动,学生在奔跑、传球、投篮等环节中感受竞争与合作,于胜负之际学会坚持与尊重。此过程已超出技术层面本身,而指向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篮球教学的价值越发受到重新审视,其在激发运动兴致、增强体质、培养集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旭亮 , 邱鸿 . 小学体育课堂中小篮球教学的兴趣激发与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2025:1123-1125.

[2]吴忌.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率的篮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