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实施的“华北治安战”研究综述
乔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010022
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著的《北支的治安战(上)》前言中就“华北治安战”的定义作了叙述,指出:“以确保北支安定为任务的北支那方面军,对同样以北支共产化为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势力展开的作战”。
随着武汉、广州会战的结束,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愿望落空,并且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兵力不足的矛盾逐渐开始显现;加上随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取代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对日本的威胁愈来愈大;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最大利益持有者英国、东亚新秩序构建者美国、共产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其他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抵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被迫转入战略持久作战,主要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作战,而是转向巩固占领地的战略,华北治安战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
对于“华北治安战”的研究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其中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较成熟。
一、国内对于“华北治安战”的研究很多,主要是集中在五个方面。
1. 把治安战放在日军侵华战略下进行分析的研究。
丁则勤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侵华政策及其演变》一文中,他指出:“日本虽然占领广州武汉,但速决亡华计划破产,徒然扩大了战线。这时日本所担心的战略被动态势终于出现,因而不得不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开始转移其主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另外,江沛在 ⟨⟨1937~1941 年间日本统治华北策略调整述论》、黄博文在《1938-1941 本华北方面军的治安战》、彭训厚在《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1945)的主要原因》中皆对治安战发动的日军战略作了分析。
2. 关于中共势力的壮大和华北治安战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国内研究较多,普遍认为:随着中共势力的不断壮大,这就和日军巩固占领区形成矛盾,因此,主要针对中共展开“治安肃正作战”等运动。相关的研究成有:《中国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本治安战的失败》、《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军军事进攻重点的转移》、《1937-1939 年日军的华北治安战:以华北方面军的侵略政策为中心》
3. 关于华北治安战中日军针对中共敌后根据地进行的军事扫荡的战略战术的研究
黄博文在其论文《1938-1941 年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治安战”》中对日军的战略战术作了叙述。其指出:随着战事的发展,华北方面军也在不断调整战术,在和中共对峙的过程中不断针对战争形势变换作战策略,作战方式有肃正作战和消耗作战两种。
4. 关于日军对八路军军事调查的研究(情报)
乔君在《新世纪以来日本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研究综述》中重点对新世纪以来日本学界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状况及主要观点略作梳理与评析。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丁则勤《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前期华北日军对中国共产党力量认识的演变》卢毅《日本战史中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吴碧蓉 , 史星宇 , 于川《日伪报刊文献中所揭示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斗争》、张逦《全面侵华时期日本军政当局对中共情况调查相关史料评介》、董灏智《日本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和日军暴行研究》
5. 对于日军在华北治安战中暴行的研究
关于华北治安战日军暴行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在“三光政策”和“无人区”两个方面。
(1)“三光政策,也叫“三光作战”
李恩涵在其著作《战时日本贩毒与三光作战研究》以及论文《日军对晋东北、冀西、冀中的“三光作战”考实》中就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的实质、背景、具体内容(日军对占领区的扫荡作战)进行了考察,最终指出:日军的三光政策给敌后抗日根据地带来了巨大的毁灭,使得民众的生理和心理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创伤。陈景彦在《略论日寇在华北实行“三光政策”的原因》中从五个方面对日寇实行“三光政策”进行了原因分析,分别是:日本对武力的崇尚和军国主义教育、随着战争进行经济问题逐渐突出,为了解决经济上的窘境、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仇恨和恐惧。
(2)关于“无人区”的研究
陈平的《千里“无人区”》是研究这一主题的代表性著作。陈平就“千里无人区”的地域范围以及演进过程作了叙述。1941 年 5 月 17 日,由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发出第二六四号《西南地区特别肃正》作战命令。在其“要领”中指明重点地区为丰宁县西南部 , 滦平县西部 , 兴隆及青龙县西南部 , 并强调要采取“治本措施”,即“建立集团部落,建立警备道路、警备通讯及部落防卫设施。紧接着下半年,就从伪满各地向热河全境特别是‘西南国境线’增派兵力、为了有力地推行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将在东边道进攻东北抗日联军大搞集家并村的军政骨干全部调到热河进行执行。
二、国外对于“华北治安战”的研究
日本直接描述日军华北“治安战”的丛书《华北治安战》算不上是研究著作 , 而更像一部史料集。最早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华北治安战》执笔者森松俊夫撰写的《华北治安战———针对中共军队战略战术的变迁》,该文从整体上梳理日军对策变化, 也是对《华北治安战》一书所述日军对策的简单总结。
2006 年之后有学者发表重新认识华北“治安战”的研究文章。如山本昌弘的《华北日军反游击 (1919—1945)———失败解析》, 试图通过广泛收集史料探究“治安战”真实情况, 揭示日军采取强压手段源于其劣势和不得民心。
此外,笠原十九司的《日军治安战———日中战争的真实情况》是一本详细叙述华北治安战状况的书籍。该书详细叙述了华北治安战的演变过程,并且通过聚焦日军加害问题来进一步解释了“治安战”的真相。
对中方游击战和政治作的研究 , 则有菊池一隆的《中国抗日军事史(1937—1945)》该书对毛泽东游击战思想和共产党战场的真实情况作了专题研究。菊池指出:游击战是华北中共对抗日军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中共创建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在敌后则主要开展群众性游击战,并与运动战相配合,其作战则运动战要素逐渐减少,游击战的地位日益提高”。
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以作战文件形式就实施治安战的背景、颁布的相关文件、扫荡作战的兵力部署和战略战术以及治安后的状况作了详细的叙述。书中有很多了解“华北治安战”实施状况的一手史料。
侵华日军将领回忆录中涉及到“华北治安战”的有稻叶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和《今井武夫回忆录》。冈村宁次在其回忆录中第三篇第 15 节“肃正作战(剿共指南)”中指出:共军的确长于谍报,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为此,我命令参谋部编撰了一本叫做《剿共指南》的小册子,列举了这方面的实例以防遭难,并根据经验讲述讨伐共军的要领。
同时,近年来,随着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以及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日方资料的不断开放,关于华北治安战的作战文件、宣抚作品等史料不断丰富。比如:杉山部隊本部「共産党共産軍 ( 匪 ) 幹部名簿」(1939 年 3 月 )、「陸支受大日記 ( 昭和 14 年 )」第 28 号 2/3、防衛研究所戦史研究センター史料室蔵。这种类似的作战日志藏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很多,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窥探“华北治安战”的真相。
参考文献:
[1]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 华北治安战(上、下).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年,p.12
[2] 李恩涵《战时日本贩毒与三光作战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
[3] 陈平《千里“无人区”》中共党史出版,1992 年
[4] 笠原十九司『日本軍の治安戦 - 日中戦争の実相 -』岩波書店、2010年
[5] 菊池一隆『中国抗日軍事史-1937-1945-』有志舎
[6] 日稻叶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书局 198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