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浸润下幼儿园美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周永芳 周卉珊
江西省丰城市上城幼儿园 江西 丰城 331100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审美启蒙与文化感知的关键期,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活动,既是丰富美育内容的需要,也是培育幼儿文化认同的途径。当前部分幼儿园虽尝试开展相关活动,但多局限于教唱传统儿歌、临摹民俗图案等表层形式,未能让幼儿真正触摸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核。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与实践,让传统文化自然浸润于美育活动,让幼儿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亲近传统,成为提升幼儿园美育质量的重要课题。
二、传统文化浸润下幼儿园美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元素筛选的适切性策略
设计活动时,首要任务是筛选适切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是确保传统文化能有效浸润美育活动的基础。需立足幼儿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优先选择具象、直观且与幼儿生活关联紧密的元素,避免选取抽象、复杂或远离幼儿生活的内容。比如可优先考虑民间玩具、传统美食、常见民俗等元素,而非深奥的传统哲学理念或复杂的传统技艺流程,只有元素选得恰当,才能让幼儿对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为美育活动中的文化浸润打下基础。
筛选元素时,可从幼儿日常接触的事物入手。比如传统美食中的“汤圆”“粽子”,幼儿在生活中多有见过或吃过,以此为元素设计活动就比选取“古琴文化”更合适;民间玩具里的“拨浪鼓”“风车”,造型简单且能互动,比“景泰蓝”这类精致却难触摸的工艺品更易被幼儿接受。同时,要避开带有复杂禁忌或需过多背景知识支撑的元素,确保所选元素能让幼儿在短时间内产生感知兴趣。
(二)活动转化的趣味化策略
选定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后,需通过趣味化方式将其转化为幼儿能参与的活动形式,这是避免传统文化与美育活动“两张皮”的关键。要打破成人视角下的文化呈现方式,用游戏、故事、手工等幼儿喜欢的形式包裹文化元素,让幼儿在玩、做、听中自然接触传统文化,而非被动接受文化知识灌输,趣味化的转化能让幼儿主动投入活动,进而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若以“传统窗花”为元素,不直接教幼儿剪复杂的窗花图案,而是转化为“撕纸贴窗”活动:提供红色彩纸,让幼儿随意撕成小块,再贴在画有窗户轮廓的白纸上,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红色的喜庆;以“传统童谣”为元素,不只是让幼儿跟读,而是结合童谣编简单的手指游戏,比如念《两只老虎》时,边念边做老虎爪子的动作,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童谣的韵律。
三、传统文化浸润下幼儿园美育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文化氛围
环境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场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让美育的文化浸润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从班级的角落布置、墙面装饰、材料投放等方面入手,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融入,不追求“满铺式”的装饰,而是让元素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幼儿在入园、活动、休息的过程中随时能看到、摸到、感受到传统文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在班级的美工区角落,放一个矮柜,上面摆几个造型简单的青花瓷小罐、几束干花,柜子里放些彩纸、竹筷等材料;墙面留出一块“小画家天地”,贴幼儿画的“我眼中的灯笼”“我画的小风筝”,旁边挂两个幼儿自己做的简易纸灯笼;自然角里,除了常见的绿植,放一盆薄荷、几株艾草,告诉幼儿“这是妈妈做饭时可能会用到的香草”,让环境中的文化元素既有美感,又贴近幼儿生活。
(二)在主题活动中深化文化体验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美育的重要载体,围绕传统文化设计系列主题活动,能让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美形成持续且深入的体验。主题活动需围绕一个核心文化元素展开,分步骤设计不同的小活动,逐步加深幼儿的感知,每个小活动都聚焦“美”的体验,而非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连贯的活动中,从初步感知到深入感受再到自主表达传统文化的美。
以“小扇子”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第一步“看扇子”,准备几把不同图案的扇子,让幼儿看扇面上的画、摸扇子的边,感受扇子的好看;第二步“画扇子”,提供白色扇面和彩笔,让幼儿随意在扇面上画喜欢的图案,不限制画什么;第三步“玩扇子”,教幼儿简单的扇扇子动作,感受扇子带来的风,同时一起念“小扇子,摇呀摇,送来凉风真舒服”的短句,让幼儿在看、画、玩中完整体验扇子的美与用。
(三)在家园互动中延伸文化感知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园互动能让传统文化的美育浸润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形成“园家共育”的合力。幼儿园可通过简单的方式引导家长参与,不增加家长的负担,而是让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自然带幼儿接触传统文化,比如给家长提简单的小建议、分享适合亲子共做的小活动,让家长成为文化浸润的“同行者”,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继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每月给家长发一张“家庭文化小纸条”,上面写两三个简单的小活动建议,比如“本周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家里的花瓶,让孩子说说花瓶上的花纹好不好看”“晚饭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彩纸折个小纸船”;每学期办一次“亲子小制作”展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做简单的传统小物件,比如用奶粉罐做“小鼓”、用硬纸做“小灯笼”,在幼儿园门口的展示区展出,让家长和幼儿都有参与感。
四、结语
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幼儿园美育活动,核心是让传统文化成为“美”的载体,让幼儿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自然亲近传统。通过适切的元素筛选、趣味的活动转化,再依托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家园互动等路径,能让文化浸润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当幼儿能主动拿起自己画的扇子扇风,能指着墙上的灯笼说“这个是我做的”,就说明传统文化的审美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开始发芽。未来,幼儿园需持续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传统文化的美育活动更有温度、更接地气,真正为幼儿的审美成长与文化认知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艺芳 .“具身”视域下,本土资源融合幼儿园美育践行策略——以闽南文化美育项目活动为例 [J]. 家长 ,2025,(21):117-119.
[2] 林艺 . 扎染活动构建下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家长 ,2025,(18):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