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高效课堂的研究
刘雨蒙
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 273300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步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已成为广泛且深入的共识。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肩负着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重任务。传统课堂中教学与评价往往割裂,导致“教什么”“怎么教”与“怎么评”脱节,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达成。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是回应课程改革需求、推动素养导向教学落地的关键举措。本文立足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围绕“教、学、评”三个环节展开分析,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过程评价中实现深度融合,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重构逻辑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维度。这些素养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应具备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理解文化差异和形成独立学习能力的能力。传统课堂多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际运用场景,导致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表达能力不足。为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需要通过重构课堂逻辑,实现从“教知识”向“育素养”的深层转变。
课堂重构的基础在于厘清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出发,明确教学活动的价值导向与能力要求,强调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词汇、句型的操练,而应关注语言的使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传递,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任务性与交互性。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教学评”三者不是割裂的环节,而是一个逻辑闭环,彼此促进,形成合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与组织原则
“教学评”一体化并非简单的三者并列,而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的深度融合与协同运作。教学过程中,目标设计、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应统一于核心素养的达成,体现出过程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围绕单元语境、语篇结构和交际任务构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链,通过活动驱动、语言迁移与策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在课堂实施层面,“教学评”一体化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和反馈调节机制。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对话、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并以此指导下一步教学安排,实现评促学、教促评的良性循环。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内省与修正,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例如,在一个以“描述家庭成员”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家庭介绍海报制作任务,学生通过阅读、听说、写作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课堂中教师随时记录语言使用情况,课后通过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优势与改进方向。这种教学实例体现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融合逻辑,也说明评价已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而非教学后的附属环节。
三、实践路径:基于任务的“教学评”协同设计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实践抓手。教师应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语言能力出发,设计贴近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语境中使用语言、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与“学”的动态互动,为“评”的嵌入提供自然场域。
例如,在教授“日常饮食”主题单元时,教师以“设计一份健康早餐”为任务核心,设置阅读菜单、交流饮食习惯、制定食谱等子任务。学生分组合作,围绕任务开展语言实践,教师则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记录与口头反馈,最终在小组展示环节完成对知识掌握度、语言运用能力、合作意识等维度的综合评价。评价不仅关注任务结果,更关注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与思维发展,真正实现从“学什么”到“怎么学”“学得怎样”的转变。这种课堂实践方式有效推动了核心素养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可视化呈现,也构建了“以学定教、以评促学”的课堂新范式。
此外,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应强化评价标准的明确与可理解性,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前清晰把握成功的路径,并在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与互助提升,最终达成“教、学、评”多向互动的良好局面。这一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责任感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评价驱动下课堂效能提升的关键机制
评价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并非终结环节,而是贯穿始终的动态过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兼顾形成性与终结性,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生成过程与发展潜能。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是评价标准不清晰、评价工具单一,导致学生对评价缺乏认同感,教师难以根据评价结果指导教学调整。
实现有效评价驱动的关键在于构建多元、动态、发展性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可采用学习档案袋、项目成果展示、口语录音回顾、在线互动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多维表现数据;同时通过学习目标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机制,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与评价的客观性。此外,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转化为教学调整与个性化辅导的依据,避免评价“孤立运行”。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能够主动调控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能与语言迁移能力,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教师也应重视教学反思的评价价值,在每节课结束后通过教学日志或微盘记录的方式回顾课堂中的生成点、突破点与问题点,为后续教学迭代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积累,提升整体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评”割裂的惯性模式,转向融合化、整体化的教学生态。“教学评”一体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系统性路径,它要求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组织与评价设计中形成闭环思维,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以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本文从课堂结构重构、实践路径优化与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为教育一线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未来,仍需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教学理念变革,借助技术工具拓展课堂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养教育与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 尚贝妮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研究 [J]. 教育界 ,2025,(22):89-91.
[2] 孙珍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5,(06):142-144.
[3] 李惠芬 .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J]. 智力 ,2025,(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