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困境与突破
刘素贞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人民小学
1 前言
在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当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以推动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创设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合理有效的阅读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文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情境创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困境
(一)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脱节: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生活紧密相连。但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仅围绕文本中人物的生活展开,引导学生探讨人物行为、精神等,却与学生现实生活割裂。例如在教授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时,教师若只是单纯讲解文本中乡村的场景、人物活动,而不联系城市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有限认知,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无法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不利于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忽视学生真实经历:学生的真实经历是构建认知、积累经验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经历创设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真实情况,仅凭想象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观潮》时,很多城市学生可能从未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甚至缺乏相关认知。教师若只是简单展示图片,就要求学生描述观赏大潮的感受,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往往难以参与其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缺少学生视角:在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视角出发构建情境。然而,部分教师设计的情境多从自身角度出发,未考虑学生感受。例如在讲解一篇科普类阅读文章时,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节奏,运用大量专业术语创设情境,学生可能因难以理解这些术语,无法融入情境,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阻碍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认知和丰富的想象力,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在实际情境创设中,部分教师仍以“标准答案”限制学生思考。如在阅读讨论环节,学生对某一情节发表独特见解时,教师因与预设答案不符而否定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逐渐失去个性思考,习惯于依赖标准答案,限制了个性发展。
(三)缺乏与文本深度融合
情境创设无中生有: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大多蕴含丰富情感和意境,教师应依据文本重现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仅凭个人经验设置教学场景,与原文情境相差甚远。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未深入挖掘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而是随意创设与诗词主题不相关的现代场景,学生无法通过情境体会诗词的韵味和内涵,影响对文本的理解。情境创设生搬硬套: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未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情况,而是从网络、辅导书或他人教案中照搬情境。比如在教授四年级某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教师直接套用其他地区的教学情境,没有考虑本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环境,导致情境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不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困境的突破策略
(一)创设贴合生活的情境
结合生活实践选材: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情境时,应紧密围绕学生日常体验,挑选与教学目标相符的生活情境。以四年级课文《走月亮》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美好的月夜景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夜晚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分享在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播放一些与月夜相关的轻柔音乐,展示一些美丽的月夜图片,将学生带入熟悉又美好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深深情感。基于真实经历构建情境: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经历构建教学情境。在教学《爬天都峰》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有爬山的经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享自己爬山时遇到的困难、内心的感受以及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陡峭的天都峰时,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情境
从学生视角出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从学生视角出发。例如在讲解一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展示故事开头,激发学生兴趣。在提问环节,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如“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小动物,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融入阅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在阅读教学情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如在读完一篇记叙文后,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恰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人物行为勇敢果断,有的认为过于冲动。教师应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肯定学生合理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表达能力。
(三)深度挖掘文本创设情境
依据文本意境创设:对于蕴含丰富情感和意境的文本,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创设与之相符的情境。在教学古诗《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庐山的雄伟与奇特。同时,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代文人游览山水的氛围,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苏轼,置身于庐山之中,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从而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结合文本内容创新情境: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创新情境设计。在教授四年级的神话故事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神话故事中的角色,演绎故事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语言风格和行为动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这种创新的情境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四年级语文阅读情境创设中存在的困境,并采取针对性的突破策略,如创设贴合生活的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创设情境等,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阅读情境创设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鹭青 . 基于任务情境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3):56-58.
[2] 郭丽华 .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2025(1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