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胡昌保
太湖县刘畈乡便民服务中心 安徽安庆 246400
水稻高产会影响到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实际收入,安徽作为主要的水稻产区,近年来正在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本地水稻的规模化生产。为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需要深入分析栽培技术和防治技术的应用要点,结合本地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栽培管理方案。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优选良种
科学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在选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丰产性和稳定性,选择水稻品种需要具备较高的产量潜力,同时对本地区常见的季节性气候波动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对于光照充足,地力高的田块,可以选择高产耐肥品种;二是抗逆性,优先选择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具有抵抗能力的品种,同时还需要具备耐旱、耐涝的能力。以安徽太湖地区为例,2025 年主推的水稻品种包括一季水稻玮两优8612、飓两优8612、臻两优钰占、珠两优1466、昌两优馥香占、昌两优香久久,再生稻晶两优534、炫两优8612、玮两优8612、荃优822、飓两优8612。
1.2 培育壮秧
健壮的秧苗具有分蘖早、抗性强的优势,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秧苗的培育壮秧。一是集中育秧,该种模式有助于更好的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秧苗的质量和整齐度 [1]。二是应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精量播种,需要保证播种均匀,该种方式的效率较高,可以保证秧苗的密度一致。壮秧的形态特征是叶片宽大挺健,叶短,叶色鲜绿无病虫,黄叶少,苗基部扁宽、粗壮、有弹性;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无黑根、烂根;秧苗长势旺,不徒长,高度整齐一致,叶龄适中。在实际栽培中,要提前进行种子处理,确定适宜播期,确定播种量,并做好秧田管理工作。
1.3 精确栽插,合理密植
水稻的栽插会影响生长后期的光能利用以及产量,在栽培中需要做到适时移栽,对于前茬作物为油菜或空闲田的地块需要早栽,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若前茬作为小麦,则需要在晚茬口抢时栽插。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机械化的插秧模式,该种方式可以保证栽插的深度一致,通常控制在 1-2cm ,深度较为均匀,可以避免人工栽插中存在的深度不一、密度不均匀等问题。在栽培中还需要做到合理密植,杂交稻(大穗型)分蘖力强,单株生长空间需求大,需稀植(1.2万穴 / 亩);常规稻(穗数型)分蘖弱,依赖群体成穗,需密植(1.5 万 -2 万穴 / 亩),合理密度可平衡个体与群体,避免过密导致透光差、光合产物减少,或过稀造成土地利用率低。
1.4 科学施肥
为保证水稻高产需要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前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的特性、栽培的习惯、水稻的需肥规律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确定氮磷钾的最佳比例。并按照配方选择优质的肥料,包括单质肥、水稻专用肥或有机肥等。在施加基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目的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高产水稻施肥的氮磷钾配比应为 1:0.5:0.9 左右,总量约为氮 10-13 公斤,氧化二磷 5-7 公斤,氧化钾 8-12 公斤 [2]。在后续的追肥中,需要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施肥方案,分蘖期施加尿素5-7公斤,氯化钾 4-6 公斤,孕穗期施加尿素 6-8 公斤,氯化钾 5-7 公斤,抽穗期使用磷酸二氢钾 0.2 公斤加尿素 0.5 公斤对水 50 公斤喷施。对于水稻中期长势旺盛的田块可以适量增施磷钾肥,禁止增施氮肥,防止长势过旺造成减产。
1.5 重视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选择滴灌技术,并使用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实时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行监测,智能化系统会自动识别灌溉需求,并通过滴灌系统将灌溉水传输到田中,该种灌溉方式能够在保证水稻生长有充足水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一般情况下,杂交水稻灌溉应做到浅水勤灌,成熟期一周放一次跑马水。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病虫害问题的管理,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一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如芽孢杆菌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稻瘟病菌、纹枯病菌等病原菌的生长。二是保护并利用害虫的天敌,可以使用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盲蝽、瓢虫等,能够捕食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寄生性的天敌如稻螟赤眼蜂,其卵可以寄生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卵内,使害虫无法孵化 [3]。三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幼虫有特效,幼虫在摄入后会停止进食,并在 1-3天内死亡,使用时需要在卵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期施药。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的方法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不会产生污染,一是使用灯光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如在防治二化螟成虫时,在稻田周围设置了频振式杀虫灯,每 30 至 50 亩稻田就放置一盏,能够有效诱杀成虫,进而降低其产卵量。二是使用色板进行诱杀,如稻飞虱和叶蝉对黄色具有趋性,可以在田间悬挂黄色的粘虫板,悬挂的高度需要高于水稻顶端 20-30cm,每亩地可放置 15-20 块。三是设置物理阻隔,在水稻育秧栽培的过程中,既可以周围布置防虫网,秧苗期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大,而物理屏障能够有效阻断稻飞虱、螟虫等海中,也可以对病毒病起到预防传播的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水稻的高质高产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应根据本地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高产栽培技术,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栽培管理,同时积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水稻在生长中受病虫害的侵蚀,从而实现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促进水稻栽培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光军, 谭德猛, 刘铁梅.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J]. 耕作与栽培 ,2024,44(4):149-151.
[2] 李鹏, 刘蔚平, 郭芳, 等. 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 种子科技 ,2024,42(6):115-118.
[3] 吴矩赞, 许开宇. 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实践探讨[J].种子科技 ,2023,41(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