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赏识教育

作者

梁始欣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中心幼儿园

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领域,赏识教育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理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无望了。”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肯定和鼓励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世界上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爱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是爱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承认幼儿之间的差异,允许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赏识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原则,通过肯定、赞扬和鼓励幼儿的行为和语言,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激发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赏识教育的作用

(一)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来源于身边的人,如父母、老师等。如果幼儿生活在充满赞扬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就会逐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充满自信地去尝试和探索。相反,如果幼儿长期处于批评和指责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例如,班上有一位名叫小雨的小女孩,她性格内向,总是独自一人待在角落里玩耍,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在一次数学活动中,我教孩子们用塑料小棍搭建几何图形。我发现小雨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搭建出了一个三棱锥。我立刻抓住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从那以后,小雨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且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这正是赏识教育的力量,它通过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走上自信的道路。

(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相对稳定、独特而健康的个性。幼儿阶段是个性形成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进行赏识教育,能够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幼儿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一个小男孩制作了一辆“超级汽车”,虽然在成年人眼中,这辆汽车的造型并不完美,但我仍然认真地欣赏了他的作品,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小男孩受到鼓励后,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制作出了一辆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超级汽车。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

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激发幼儿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幼儿时期是激发与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赏识教育通过欣赏幼儿、认知幼儿、鼓励幼儿,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并进行培养与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表扬、鼓励幼儿,少批评、责骂,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次手工活动中,我让幼儿用彩纸制作小动物。一个小女孩制作了一只“长翅膀的小兔子”,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兔子并没有翅膀,但我仍然给予了她高度的赞扬:“你的小兔子真特别,它一定是一只非常勇敢的小兔子,能够自由地飞翔。”小女孩受到鼓励后,更加自信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这种赏识教育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

赏识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激励、提醒。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差异,信任幼儿的能力,理解幼儿的需求,包容幼儿的错误,激励幼儿的进步,提醒幼儿的不足。只有遵循这些原则,赏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理念,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赏识教育,幼儿能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促进个性化发展,激发创造力。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关注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同时,教师还应遵循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赏识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正是以爱为核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弘. 赏识你的孩子[M]. 成都;四川少儿儿童出版,2000

[2] 兰利 . 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 [A]. 西华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2006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