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聚焦家园共育:对陪伴缺失型家庭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干预研究

作者

肖芸怡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四川乐山 614000

一、引言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亲子关系质量对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因工作外出形成“陪伴缺失型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直接陪伴,入园后往往表现出比同龄孩子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的适应困难。

本研究以的幼儿“小七妹”为个案。该幼儿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入园后出现严重的适应困难。在长达两年的家园合作干预后,其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本文旨在剖析此过程,为相似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理论框架

为科学、系统地分析与解决小七妹的问题,我们主要运用以下三种理论作为指导。

(一)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鲍尔比提出,幼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温暖、亲密、连续的关系是其心理健康的基础。安全的依恋关系可以使幼儿把抚养者当作自己的“安全基地”,有勇气去探索世界。小七妹在 1-2 岁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与父母分离,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所以对奶奶非常依赖。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里没有“安全基地”,导致她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

(二)布朗芬布伦的纳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受到众多环境系统的影响。小七妹的发展困难就是她的家庭“微观系统”(父母角色缺失)与幼儿园这个新的“微观系统”相互作用不良的结果。本案例的干预成功之处在于着重构建并巩固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中观系统”,通过家园间的密切交流与共同目标的达成,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互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的概念。小七妹的独立交往、自主如厕等,都在小七妹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家长和同伴给予的支持,就像是“脚手架”,帮助小七妹一步一步跨过障碍,最终实现独立。

三、干预策略的实施与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教师团队与家庭一起,从“教师- 幼儿”、“同伴- 幼儿”、“家庭- 幼儿”这三个维度,展开了系列层层递进的干预策略。

(一)重建安全基地:构建师幼信任与依恋关系

我们将保育老师确立为小七妹的“代理依恋对象”,通过单独陪伴如厕、使用家乡话沟通、满足特殊饮食偏好等一系列高度关注和可预期的关怀,成功为她在幼儿园建立了“安全基地”,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搭建社交脚手架:借助同伴力量推动融入进程

为帮助小七妹走出社交困境,我们使用“脚手架”策略。教师鼓励班里善解人意的小朋友主动邀请她一起玩,给她打开一个低门槛的社交入口。

干预的转折点是建立了“蕾七牵手去上学”家园联动微信群,让孩子们线上约定、线下牵手来园,成功将“上幼儿园”的焦虑转变成与好友见面的期待,从根源上解决了其入园哭闹的问题。

(三)强化家庭微观系统:指导与赋能家长

家园共育即赋能家庭。我们与小七妹爸爸进行了深入交流,建议他多进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多带孩子出去运动、玩耍和社交游戏,弥补祖辈抚养的不足。

同时我们努力为家长创造参与感与价值感。我们请小七妹的爸爸来班上做科学讲座,妈妈为班级毕业歌作词,让孩子感受到了家人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亲子关系,也让家长在共育中获得了效能感,让家园合作更加紧密。

四、结语

经过近两年的干预,小七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一个每天哭闹、退缩、害怕的孩子变成一个情绪稳定、爱交朋友、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孩子,实现了幼儿、家长、幼儿园三方共赢的局面。

本案例的成功深刻揭示了:

第一,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对依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是能够提出“对症”的干预策略的基础,避免了把幼儿行为问题简单归因。

第二,深度家园合作的巨大能量。本案例中家园共育不仅仅是信息告知,而是进入到了家园共同诊断、共同决策、共同执行的深度合作层面。“蕾七”微信群的建设是家园协同创新的典型,效果远远超出教师一方的努力。

第三,幼儿园“陪伴缺失”的补偿性教育功能。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亲子陪伴缺失,幼儿园除了要传授知识,更要有情感补偿的功能,建立稳定的师幼关系、支持性的同伴关系,为这些孩子提供“第二个安全基地”,修复早期的情感缺失。

小七妹的成长故事说明,对于家庭原因导致发展有困难的孩子,教育者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依据专业理论作出精准的判断并形成稳固的家庭信任同盟,要给予其灵活、人本、多维度的干预,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回归健康的、和谐的成长轨道。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 , 罗晓路 . 鲍尔比 : 从母爱剥夺到依恋理论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17):35-38.

[2] 谭笑 . 鲍尔比论依恋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意义 [D]. 吉林大学 ,2021.DOI:10.27162/d.cnki.gjlin.2021.005553.

[3] 郭红霞 , 杨桂芳 . 农村隔代教养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J]. 教育导刊 ( 下半月 ),2020,(06):87-91.

[4] 任 云 雁 . 幼 儿 挑 战 性 行 为 的 叙 事 研 究 [D]. 河 北 大 学 ,2023.DOI:10.27103/d.cnki.ghebu.2023.000497.

[5] 王艳芝 , 张春莉 . 学习支架何以促学——基于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思想的综合视角 [J]. 教育科学研究 ,2024,(11):76-82.

[6] 陈乌日汉 .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J]. 数学之友 ,2023,37(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