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朱月华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之一,患者多因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易发生于中下 1/3 交界处。临床主张及时手术复位并妥善固定,避免畸形愈合、不愈合、局部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1],其中,钢板钢钉内固定法是胫骨骨折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案,但由于钢板固定需对骨膜进行大面积剥离,手术医源性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缓慢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本研究通过对 60 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与传统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法进行比较,探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5 月至 2025 年 1 月我院诊治的胫骨骨折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纯胫骨骨折,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手术不耐受、75 岁以上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A 组与 B 组,其中 A 组 30 例中男性 21 例,女性 9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 (45.2±8.5) 岁,致伤因素为车祸 17 例,坠落伤 8 例,重物砸伤 5 例,AO 骨折分型为 A 型 25 例,B 型 3 例,C 型 2 例;B 组 30 例中男性20 例,女性 10 例,年龄 1861 岁,平均年龄 (45.9±9.7) 岁,致伤因素为车祸 18 例,坠落伤 8 例,重物砸伤 4 例,AO 骨折分型为 A 型 24 例,B 型 4 例,C 型2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A 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复位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患者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首先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定位,逐层打开暴露骨折断端,彻底清除瘀血、碎骨块并进行牵引复位,尽可能的达到解剖学复位标准,再应用合适的 DCP 进行固定,适当修改 DCP 曲度,使其与骨面紧密结合并应用加压螺钉固定,复位、固定良好后关闭切口、完成手术。B 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若为闭合性骨折则需在 C 形臂下透视并复位,以骨折线为中心,在胫骨前内侧面的纵轴中心线上选取四个进针点,做 1cm 大小的切口,利用电钻沿着与胫骨内侧面垂直方向钻孔,并在骨折远近端各置入 2 螺丝钉,安装外固定架,并在此于 C 形臂下进行骨折复位、调节旋钮,尽可能减少骨折间隙;若为开放性骨折,则首先需要进行彻底清创,并在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其他固定架安装步骤同闭合性骨折方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 Johner-Wruhs 胫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 1632 周时的骨折康复情况,其中,优:骨折愈合,无疼痛,患者步态正常,关节活动正常,无短缩、旋转、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良:骨折愈合,偶有疼痛,患者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的 75% ,存在小于 5 度的成角畸形,存在轻度并发症、感染等;中:骨折愈合,中等疼痛,患者跛行步态,关节活动功能超过正常的 50% ,胫骨成角畸形在 1020 度,中度并发症;差: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患者明显疼痛、明显跛行步态,关节功能恢复不足 50% ,合并严重并发症。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应用( )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 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B 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A 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胫骨骨折患者愈合优良率比较

x2 P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15.2±2.5) 周,B 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12.9±1.2) 周,B 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 A 组, t=4.203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受胫骨骨干血液供应以及胫骨作为下肢主要承重骨骼的影响,胫骨骨折患者一般骨性愈合期较长,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会对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固定期间肌肉的萎缩以及运动负重的影响,可导致骨折再次移位,因此临床对于胫骨骨折一般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尽量达到解剖学复位的目的[3],以此降低对患者下肢活动功能的影响。但不同内固定或外固定疗法疗效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的 B 组愈合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 A 组,且 B 组平均愈合时间更短,表明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钢板内固定法。

DCP 是临床传统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但由于钢板的应用需要大面积剥离骨膜,对骨折断端的血供营养产生不良影响,且DCP 手术医源性创伤相对较大,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缓慢、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而单边外固定架的应用不会对患者膝关节、踝关节活动产生影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关节康复活动,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具有积极作用[4] ;并且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牢固,选择胫前内侧固定能够避免软组织对固定架的阻隔与影响,力臂短而不易移位,在达到解剖复位后能够尽可能保证术后断端不会再次发生移位;同时,单边外固定架无需剥离过多的骨膜,能够减少手术对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的破坏,利于骨折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5]。

综上所述,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可靠,且骨膜剥离相对较少,术后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 李永军等 .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5):71-72.

[2] 唐强等 . 外固定支架结合 VSD 技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西部医学 ,2014,26(11):1531-1533.

[3] 刘伟军等 . 两种不同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13(6):503-507.

[4] 王建峰 . 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观察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38(1):159-160.

[5] 王丰喜等 . 外固定支架应用于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急诊治疗的临床观察 [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23(8):100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