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融入分析
廖妮姣
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人民政府,重庆 409611
引 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文化建设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和建设社会持久稳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合唱音乐以特定群体声音展现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具有极强渗透力,是公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因此如何更好地把合唱音乐融入大众文化建设,成为当前文艺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一、合唱艺术概述
合唱艺术,是一种多人参与共同唱歌的艺术,多数是分为女高声部、女低声部、男高声部和男低声部等不同声部形式。合唱艺术充满了歌唱的魅力,能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表演特点,合唱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集体性
演唱中重视群体合作,每一个唱词的声色要融入其他之中,以便进行歌曲的展示。期间,自身的音色要融入整体,通过各个领域的相互统一的效果,展现出较为宏大的音乐氛围。在集体演出中还能有助于人们对团队概念以及团队理念的认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整体力[1]。
(二)多样性
有古典的曲、现代曲、民歌、流行歌曲等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不同风格就有不同的音色、音高、不同表达方法来吸引不同品位的观众。同时合唱的演唱形式丰富多彩,除了一般的无伴奏合唱、伴奏合唱之外,还有声部的选择,例如混合声部、同一声部的不同选择,让听众得到不同的感觉。
(三)教育性
歌声具有深刻的教化功能,参与歌唱可以学习到音乐的相关知识与表演技巧,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大部分歌曲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理念与情感,使人得以引导建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社会性
合唱音乐是一种非常受到大家喜爱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并不以年龄、性别、职业作为参与者的限制,每个人都能够在合唱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合唱表演,来增进各个团体人员之间的关联,提高人与人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亲和力,对美好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二、合唱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融入途径
(一)加强活动组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为使合唱艺术更好地融入大众文化的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水平,各级文化、社区组织要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合唱竞赛、演出、互动等活动,以此为群众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我们要重视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类型的竞赛类型与表演形式,例如设立老同志合唱赛、青年合唱节、职工合唱展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我们要将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宣传出去,以张贴活动公示、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及时全面地展示合唱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提高民众对于合唱认知并参与的比例;还可以组织专业的合唱团进行展示,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精心选择曲目,满足群众审美需求
合唱表演内容的选取是与大众文化结合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在选择合唱表演的曲目时需要了解大众文化和审美层次以及公众喜欢的文化类型,因此需要选择相对简单朴实又十分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3]。在合唱曲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古典或者是现代比较流行而闻名的合唱曲目,例如《黄河大合唱》或是《歌唱祖国》等,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深刻的历史内涵以及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的产生与民族自豪感,而我们也可以在大众生活里所反映的事物中选择更加符合大众生活的新的、更能展现出社会风貌的作品,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让参与的大众更加喜爱与感受合唱的美好。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大众参与到合唱歌曲的创作和创新中,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民族风俗,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合唱作品。这不仅增加了合唱歌曲的多样性,又可以增强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强化培训指导,提升群众演唱水平
以加强教育指导工作为抓手,提高群众歌唱水准。文化和旅游部门和社会可聘请合唱指挥和音乐老师,开展面向社会的合唱培训课程和举办讲座,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发声、节奏与节拍、声部配合等多个内容。通过系统地培训学习,使人们学会正确的歌唱技巧,掌握技能,进而提升群众合唱水平。
教学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为学员量身设计相应课程。对于初次接触者,应从基础乐理着手,循序渐进,使他们熟悉合唱方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群体,可以教授更高层次的课程,如歌曲分析、情感表达等,提升学员的艺术修养及舞台实践能力。同时应安排定期练习和公开演出,学员可亲身实践,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演唱水平。
(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群众交流互动
建设演唱会舞台对于融合歌咏艺术进大众文化的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不但可以利用各种歌曲比拼活动、展演舞台活动做到这一点,还可通过信息化高科技构建线上音乐展演舞台,譬如构建特定的线上网站或微信圈子等等,让公众以唱见的舞台形式分享自己的歌声,并就唱歌技术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实现传帮带的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开展群众合唱交流活动,邀请其他地区、其他类型合唱团队互演互学,在群众合唱交流活动中,拓宽群众眼界,了解其它地区不同合唱文化和风格,促进合唱艺术的交融与整合。
(五)融合本土文化,彰显群众文化特色
通过结合地域文化来打造合唱艺术,则是合唱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这便可以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作为合唱艺术创造者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源泉,据此进行合唱艺术创作,并将其融入独特的地域风格。
例如,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桑柘镇存在许多少数民族,便能够将其民风、民俗特色等元素与合唱表演相结合,通过在其中挑选符合要求的民族歌舞进行编排,在合唱中进行表现,凸显当地的民族文化风情。而对于历史底蕴较为丰富的城市,可以尝试从当地史诗、英雄传说等民俗文艺中汲取精华,在合唱中进行展现,提高合唱手法的多样性,展现公众文化的独特性与个人特色,让人民群众对自身传统民俗民风的尊敬与维护意识更加明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唱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大活动的管理力度,我们要精心挑选歌曲并进行正确的指导;其次,我们要为大众创造表演的场所,欣赏这些精美的作品;然后,还可以将本地区的文化与传统与合唱相结合,从而激发人们的合唱热情与兴趣,使大众能够热爱和欣赏合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众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从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繁荣。在将来,我们将不断探索以及开发一些方法、策略,使合唱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燕华 . 基于提高群众音乐欣赏水平的策略探析 [J]. 戏剧之家 ,2023, (35): 103-105.
[2] 柴璇. 三明市群众合唱的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 [J]. 中国民族博览 , 2023, (17): 114-116.
[3] 曾榆 .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合唱训练方法探究 [J]. 参花 ( 下 ),2023, (06):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