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探究
杜亚安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高新区分站 安徽省合肥市 230088
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的范围包括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桥梁隧道、环境绿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由于其投资规模巨大、参与主体复杂、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成本控制成为工程管理中的核心难题。近年来,随着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成本控制的研究不断深化,但在实践中仍存在预算超支、资金浪费、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在不同阶段,成本失控的表现形式和诱发因素各不相同,只有全面分析各阶段特点,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本文旨在结合市政工程的全流程管理,探讨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策略,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立项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应当从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开始,因为这一阶段的决策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和运营的整体经济性。首先,科学合理的立项是成本控制的前提,若在立项环节未能充分考虑项目必要性、建设规模与投资能力的匹配,就会造成投资冗余或资源浪费。因此,立项阶段应通过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对社会需求、经济条件、技术可行性以及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工程目标与资金能力相协调。其次,设计阶段是成本决定的重要环节,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复杂程度和后续维护的经济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加强价值工程分析和方案比选,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冗余和结构复杂性,同时充分应用 BIM 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模拟,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前规避成本浪费。此外,设计阶段还需要严格控制变更,避免因设计深度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大量修改,从而引发成本大幅增加。通过在立项与设计阶段加强科学论证、优化方案和严格控制,可以为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资源配置、计划管理和合同管理。首先,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对成本控制具有直接影响,若准备不足,往往会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工序脱节,从而增加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应当在开工前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统筹安排人力、物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使施工过程有序推进。其次,物资采购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需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比价谈判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并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规格,避免因劣质材料导致返工和额外支出。同时,施工机械的调配和租赁也需科学安排,以减少闲置和重复投入。再次,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合同条款、约定责任分担、设置奖惩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因合同纠纷或履约不力导致的额外开支。施工准备阶段的充分和严谨,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与风险,为施工阶段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三、施工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实施阶段是市政工程成本消耗的集中期,也是控制难度最大的阶段。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执行,防止因违规操作、粗放管理或技术失误导致返工和资源浪费。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现场监理与检查,确保施工工序符合要求。其次,施工进度的合理控制对成本有直接影响,若工期拖延不仅会增加管理费用,还可能导致材料价格上涨、机械租赁超期等额外支出。因此,项目管理团队应通过精细化进度控制和动态调整措施,确保施工按计划推进。再次,施工阶段的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采用新型材料、施工机械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投入和物资损耗。此外,施工阶段还应注重安全管理,避免因安全事故带来巨额赔偿和工期延误。通过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过程管控、推广先进技术,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才能取得实效。
四、竣工验收与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的竣工验收与结算阶段,往往是成本核算与风险集中暴露的环节。如果前期控制不力,结算阶段容易出现超预算现象,甚至引发合同纠纷。为了实现成本控制,首先应在竣工验收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工程量和质量进行全面核查,防止虚报工程量、降低质量以节约成本等不当行为,确保工程成果真实可靠。其次,在结算过程中要强化审计与监督,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业主方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资金流向合理合法,避免因资金管理混乱导致的损失。同时,竣工结算阶段还应对变更签证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的费用增加,减少不当利益输送。通过科学、透明的结算管理,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支出,还能提升项目管理的公信力和规范性,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制度保障。
五、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的运营维护阶段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施工环节,但其成本控制同样重要,因为运营阶段的费用往往涉及长期支出,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影响深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对道路、管网、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防止因小问题未及时修复而引发重大损毁和高额修复费用。其次,运营阶段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如物联网监测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再次,运营资金管理需要合理安排,避免资金浪费或长期不足造成服务质量下降。通过在运营维护阶段实施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可以在保障市政工程使用寿命和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长期成本支出,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思维和科学措施。立项与设计阶段应以科学论证和优化设计为核心,施工准备阶段应注重资源配置与合同管理,施工实施阶段需强化过程管控和技术优化,竣工验收与结算阶段则要突出监督与审计,运营维护阶段则应强调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各阶段的协调衔接和全面控制,市政工程的成本不仅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还能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重提升。未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深入应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将更加精准与高效,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敏 . 赢得值法在市政工程造价中动态控制的运用分析 [J]. 安徽建筑 ,2024,31(12):190-192.
[2] 俞天霞 . 市政工程热力管道施工技术措施研究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3):94-96.
[3] 王亚平 . 市政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J]. 大陆桥视野 ,2024,(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