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高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探究

作者

方翠萍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云南楚雄石油分公司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兴起,加油站的数量和规模显著扩大,其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加油站存储和销售的燃油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国内外因操作不当、设备老化或管理疏漏引发的加油站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威胁公众安全,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安全规范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加油站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建立健全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

必须制定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涵盖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环保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制度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等,并结合加油站实际运营情况细化执行标准,明确卸油、加油、储油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规定防静电、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制度应引入动态化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环境变化。在明确岗位责任方面加油站需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站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需统筹全站安全管理,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员工培训;加油员、卸油员等一线操作人员则需严格按照规程作业,确保操作合规,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安全绩效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增强责任意识。

2. 定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确保员工熟知应急处理流程

定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核心法律法规,并结合《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等行业标准进行细化讲解,培训应当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剖析典型事故案例,使员工深刻理解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培训频率应保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新员工必须完成岗前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建立培训档案管理系统,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作为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依据。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解读、消防器材使用、急救技能实操等关键环节,特别要强化对加油机起火、油罐车卸油泄漏等重点场景的模拟演练,演练应当采取 " 双盲 " 测试方式,在不预先通知的情况下检验员工的实战应对能力,同时要建立演练评估机制,由专业安全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点评,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 加强加油站设备设施巡检维护,确保防爆装置完好有效

制定标准化的设备巡检制度,明确储油罐、输油管道、加油机、油气回收系统等关键设备的检查频次、项目及标准,采用 " 定人、定时、定标 " 的三定原则确保巡检质量,对于防爆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执行 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重点检查防爆接线盒、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设备的防爆性能。确保其隔爆面完好、紧固件齐全、电缆引入装置密封可靠[1]。同时要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每次检查的详细数据,通过趋势分析预判设备劣化情况,对于油罐及管道系统,除常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壁厚检测、严密性试验等专业检测,运用超声波测厚仪、可燃气体检测仪等专业设备提升检测精度。对于防爆电气设备要定期清除表面积尘,检查防爆结合面完好性,及时更换老化密封件,确保其防爆性能持续有效,加油机维护要重点检查油气回收系统、紧急切断装置、自封油枪等关键部件的工况,使用兆欧表定期检测电气线路绝缘性能,储油罐维护要特别关注防腐层状况、呼吸阀工作性能及液位仪准确性,定期清洗罐底杂质,要建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备品备件,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

4. 规范加油站卸油作业流程,严格管控火源和静电风险

卸油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 三确认" 制度:确认油罐车安全状况符合要求、确认卸油区消防器材完好备用、确认相关设备接地系统可靠有效,作业人员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鞋具,使用防爆工具进行操作,并在油罐车进入卸油区前安装好静电接地装置,确保静电荷有效释放,卸油过程中必须实施 " 双人操作" 制度,一人负责卸油操作,另一人负责全程安全监护,重点监控油罐车与储油罐之间的电位平衡,防止静电放电引发事故,同时要严格管控作业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卸油区,杜绝一切明火和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行为,卸油结束后必须静置规定时间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确保油面平稳、静电消散 [2]。在火源和静电风险管理方面,需要采取系统性的防控措施构建本质安全环境,卸油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划定安全警戒范围,并配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实时监测油气浓度,要特别重视静电防护,除了确保设备接地系统完好外,还要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保持接地线路畅通无阻,要加强员工防静电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静电危害和防护要点,在火源管控方面要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卸油区内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吸烟和携带火种。

5. 安装视频监控和气体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危险因素

在加油站重点监控区域布置视频监控和气体检测系统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监控盲区,对于卸油区监控,应在卸油口两侧呈 45 度角对称安装两个高清摄像头,确保至少有一个摄像头始终能清晰拍摄卸油口操作画面,不受油罐车遮挡;摄像头安装高度宜控制在 3-4 米,采用广角镜头并设置 30 度俯角,确保覆盖整个卸油作业面。在油罐车停放位置设置固定标识线,规定车辆必须停放在监控有效范围内。气体检测探头应围绕卸油口呈环形布置,间距不超过2 米,高度距地面 0.3-0.5 米,重点监测油气可能积聚的低洼区域。储罐区监控应采用 " 高低搭配 " 的摄像头布置方案,高处摄像头监控整体情况,低处摄像头对准人孔、量油口等关键部位。加油机区域每个加油岛应配备独立摄像头,安装于立柱上方2.5 米处,确保无视觉死角。所有监控设备均应设置防爆护罩,系统需具备夜视和烟雾穿透功能,并建立定期调试制度,每周检查各监控角度是否被新增设施遮挡,确保24 小时无盲区监控。

结语:

加油站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提升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需要从技术、制度和人员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加油站安全管理将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梁永强 .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J]. 石化技术 ,2023,30(01):181-183.

[2] 邹泽天 . 提高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分析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