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任智江
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 山西临汾 041000
引言:
全球范围内火灾事故频发,暴露出传统消防技术在响应速度、资源调配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局限性,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及化工设施等特殊环境的火灾救援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消防技术的精准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与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为消防领域注入了新动能,智能传感器、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逐步应用于火场侦查、人员搜救和灭火作业中。研究智能化消防设备的应用潜力与技术瓶颈,对于推动消防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部署红外热成像无人机进行火场快速侦查
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消防模式,其中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的部署成为火场快速侦查的核心技术手段,传统火场侦查依赖消防员深入危险区域,不仅效率低下,且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可在高空快速覆盖火场全域,通过热辐射感应精准定位火源、高温点及被困人员位置,即便在浓烟、黑暗或复杂建筑结构中仍能清晰成像。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迭代,红外热成像无人机正从单一侦查工具升级为智能分析平台,新一代设备通过深度学习火场数据,可自动区分热源属性,并联动消防机器人实施精准灭火。在 2024 年南京隧道火灾救援中,无人机群借助5G 网络共享热力数据,协同指挥多台灭火机器人扑救重点火点,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机群编队侦查、自主避障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例如结合气体检测模块识别有毒挥发物,技术仍面临电池续航短、强对流环境稳定性不足等挑战,需通过轻量化材料与抗干扰算法加以优化。
2. 应用智能水炮系统实现自动识别火源精准灭火
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智能水炮系统作为关键技术,借助自动识别火源与精准灭火显著提升了救援效率,系统集成了红外热成像、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时监测火场环境,快速定位火源位置,并自动调整水炮角度与喷射强度,实现高效灭火。智能水炮系统不仅减少了消防员的直接暴露风险,还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例如在高温、浓烟或易燃易爆场景中精准作业[1]。
智能水炮系统的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复杂火源识别的准确性仍需优化,尤其在多火点交错或动态火势环境下可能出现误判,系统的维护成本与能源消耗问题也制约了其大规模普及。研究可聚焦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毫米波雷达与气体检测模块,提升火源识别的多维数据支撑,借助边缘计算降低对云端数据的依赖,增强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智能水炮系统将与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消防体系,实现从灾后处置到事前预警的转变。
3. 利用消防机器人进入高危区域执行搜救任务
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尤其是消防机器人的使用,正逐渐改变传统灭火救援的模式,消防机器人能够替代消防员进入高温、有毒、易爆等高危环境执行搜救任务,大幅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例如在化工企业火灾或地下空间救援中,消防机器人配备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传感器和机械臂等装置,可精准定位被困人员并实时传输环境数据,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依据。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在浓烟、坍塌或辐射污染等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弥补了人类消防员的生理局限。
消防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与实战应用挑战,尽管其在高危环境中表现优异,但复杂多变的火灾现场对机器人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高温环境下,电子元件易受损,机械结构可能因热变形而失灵,狭小空间或复杂地形可能限制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当前消防机器人的成本较高,普及率有限,许多基层消防队伍仍依赖传统装备。为突破这些限制,科研机构正致力于轻量化材料、耐高温电池及仿生结构的研究,以增强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利用模块化设计,消防机器人可搭载不同任务模块,实现灭火、搜救、破拆等多功能集成,提升性价比。
4. 配备智能空气呼吸器实时监测消防员生命体征
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消防模式,其中智能空气呼吸器的推广尤为关键,设备利用集成生命体征监测模块,能够实时追踪消防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关键生理指标,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后方指挥平台。与传统的空气呼吸器相比,智能化的改进不仅保障了消防员的呼吸安全,更通过生理状态预警系统为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空气呼吸器正朝着轻量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新一代设备开始采用柔性电子技术,将传感器嵌入呼吸器面罩的接触部位,既减轻了装备重量,又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边缘计算技术的引入使得设备具备本地数据处理能力,即使在通讯中断的极端环境下,仍能借助算法自动识别消防员的异常状态并启动应急供氧 [2]。设备与消防数字化指挥系统的联动形成了闭环管理——前方生理数据可实时生成三维热力图,帮助指挥中心精准调派增援力量。
5. 建立数字化火场建模系统辅助指挥决策
智能化消防设备在现代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消防作业模式,显著提升了灭火效率与救援安全性,数字化火场建模系统的建立为指挥决策提供了革命性辅助工具。系统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时还原火场动态,集成建筑结构、易燃物分布、人员被困位置等关键数据,使指挥中心能够穿透浓烟与火焰的遮蔽,精准把握灾情全貌。例如高层建筑火灾中,系统可模拟火势蔓延路径与烟雾扩散趋势,预判坍塌风险区域,为救援力量部署与疏散路线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入,数字化火场建模系统正朝着自主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新一代系统已具备机器学习能力,可借助历史案例库自动匹配相似火灾场景,生成多套应急处置方案供指挥者优化选择。在 2023 年某化工厂爆燃事故中,系统利用分析储罐区压力传感器数据,提前 15 分钟预测了连锁爆炸风险,为人员撤离赢得关键窗口期。系统与消防机器人、智能水炮等终端设备的联动,形成了“感知 - 决策 - 执行”闭环体系,如自动调整水炮射流角度以配合建模中的火势压制需求。
结语:
智能化消防设备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灭火救援工作进入了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新阶段,借助整合先进感知技术、数据分析与自动化控制,智能消防系统不仅提高了灾害应对的时效性,也为消防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强保障。随着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智能化消防设备将进一步向协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构建智慧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柱。本研究为探索消防技术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参考,也呼吁行业加强跨领域合作,共同推进消防事业的智能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梦琪 . 建筑防火系统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研究 [J]. 消防界 ( 电子版 ),2025,11(03):107-109.
[2] 周显峰 . 信息化技术在灭火救援指挥决策中的整合应用实践 [J]. 今日消防 ,2024,9(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