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刘伟 李洪宇 邹少辉 刘福来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建设分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引言
智能建造技术在项目群管理中的研究开发,旨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BIM等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助力绿色低碳目标实现;其不仅填补理论空白、完善管理方法论,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更是应对行业政策要求、突破传统管理局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本文着重研究智能施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应用场景及优化策略,为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一、智能建筑技术在绿色建造工程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对建筑物内各类实体信息进行采集、传输,从而在建筑物内建立起“物 - 物”、“人 - 物”信息交互的网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实现了对施工设备、材料及人员的实时监控,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到施工装备中,能够实时获取挖掘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以及工作时间、燃料消耗量、故障报警等信息,为设备的维修与规划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RFID 技术用于建筑材料的识别与追踪,可以实现从采购、运输、存储到使用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保证材料质量的可追踪性,减少材料浪费与损失。同时,戴上智能手环等设备,可实时获取建筑工人所在位置、生命体征等信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并优化人员配置。其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室内温湿度、空气品质、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控。利用多种环境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智能控制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空调、通风、照明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在实现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为用户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二)人工智能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使土木工程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在土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者优化程序,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对海量建筑数据的学习与分析,自动生成多种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功能需求、经济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对设计者做出综合评价。例如,采用GAN 生成建筑物外观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建筑物布局进行优化,以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预测,并对风险进行预警。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算法,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进度偏差进行预测,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延误风险。同时,采用视频监控、图像识别等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智能化检测,对未佩戴安全帽、违章作业等进行自动预警,保证施工安全。另外,在施工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施工机械的智能化作业。通过对施工装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以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提前制定维修方案,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运行成本。此外,人工智能还能根据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与需求,对建筑设备的运行方式进行自动调整,达到对建筑能耗的优化控制。
(三)智能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
智能信息集成系统是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与交换的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实现不同信息系统间的交互与协作。在建设阶段,通过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其它建筑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将建筑施工、给排水、供电等多个专业设计模式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使各个专业相互协作,避免设计冲突与差错,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同时,基于 BIM 模型的信息融合还可以对建筑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如照明、通风、能耗等,从而更好的利用数据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智能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将施工进度、资源管理、质量保障管理等信息进行整合,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在 BIM 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施工进度信息的实时监控与调整。同时,通过集成质量检验数据、安全检验记录等信息,对产品质量保证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在建设运行阶段,智能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将建筑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等多种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建筑运行与维修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对建筑物数据的集成分析,可为建筑物节能、设备维修、安全防护等决策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建筑物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与效率。
二、智能建筑技术在建造工程中应用优化策略
(一)设计阶段的优化策略
在设计阶段,要加强智能化施工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以提高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首先,构建基于 BIM 的智能设计协同平台,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各专业设计团队在同一个平台上高效协同工作。鼓励开发人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创新与优化,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于建筑技术,从源头上保证智能建造技术的高效实施。与此同时,加强对建筑物性能的模拟分析,在建筑施工阶段,利用智能信息集成系统,对建筑采光、通风及能耗等性能进行全面模拟分析,并依据模拟结果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建筑舒适度与节能水平。
(二)施工阶段的优化策略
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智能化的工地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物联网技术的部署,实现对施工设备、材料、人员等的全面实时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实现建筑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建立模型,预测施工进度,预警风险,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采用图像识别、传感器监测等技术,实现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进行自动检测与预警,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目标。
(三)运行阶段的优化策略
在建设运行阶段,构建智能化施工运行管理平台,以智能信息集成系统为基础,将各类建筑运行数据进行集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提取,从而达到对建筑设备进行智能化维修与节能管理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计划,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做好预防维修工作,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建筑使用者行为的分析与研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建成环境的个性化适配,基于用户行为习惯与需求,对空调、照明等设施进行自动调节,提升使用者舒适度,达到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另外,还将建立一套建筑运行与维修数据交换机制,促进建筑运营与维护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提升建筑运营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建造技术在项目群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中,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涵盖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采集、整合与实时分析技术,实现项目群全生命周期数据互通;构建基于 BIM 与数字孪生的项目群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提升多方协同效率;研发智能决策算法与风险预警模型,精准预判并应对进度、成本、安全等风险;探索物联网与自动化设备在项目群资源动态调配中的应用技术,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形成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的项目群管理技术体系。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智能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健全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培养智能施工专业人才,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推广与深入发展,为建筑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秦洪祥 .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J]. 陶瓷 ,2025(3):148-151.
[2] 孔繁松.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分析[J]. 价值工程 ,2024,43(28):27-29.
[3] 孙志民, 钟剑, 林贵锋, 等.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