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kV 线路防雷保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蒋发勇
甘肃省兰州市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动力二厂
引言:
6kV 电压等级在中压配电系统内占据重要地位,常见于厂矿内部供电、城市配网分支及农村电网主干。此类线路多以架空方式敷设,暴露于自然环境内,缺乏高压线路密集保护装置,抗雷能力薄弱。雷电活动产生的高幅值、陡波头过电压,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引发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据电网故障统计,雷害占 6kV 线路总故障比例达 30%-50% ,尤其雷暴季节集中爆发,影响范围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国家相关标准对中压线路防雷有着明确要求。此背景下,系统研究 6kV 线路防雷技术推动及应用,对提高供电连续性具有现实意义。
一、6kV 线路防雷保护技术
(一)避雷器选型及配置原则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是6kV 线路防雷的重要元件,没有传统间隙结构,响应速度快,能迅速泄放雷电流。非线性特性使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小,过电压到来时快速导通,残压稳定,限制了设备端电压。
6kV 系统诶,避雷器额定电压不低于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1.1 倍。一般选用7.2kV 或 9.6kV 等级产品,运行电压覆盖 6.6kV 左右的工况。标称放电电流选5kA 即能满足需求,但雷暴频繁区域或关键节点,像变电站出口、大型用户进线处,采用10kA 等级,从而增强耐受能力。
安装位置突出重点。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务必安装,避免雷电波侵入设备。线路分段开关、联络点、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也要配置。对于地形突出、孤立杆塔或历史故障点,做到重点布防。在线路首端到3 公里范围内每基杆塔加装,形成保护段。
安装工艺直接影响了运行效果。避雷器本体、高压端引线与接地端三点可靠连接。引线应短而直,长度在 0.5 米以内,减少弯曲盘绕以及电感对残压的影响。接地线截面不小于 25mm2 铜芯电缆,连接牢固,防腐良好。
(二)接地系统优化
接地系统的作用是把雷电流快速导入大地,降低杆塔电位。如果接地电阻过大,雷电流泄放不畅,容易引起塔顶电位剧烈上升,造成绝缘子反向击穿,即反击闪络。这是诱发6kV 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电力行业标准,一般地区 6kV 线路杆塔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山区、岩石地带,放宽到 30Ω ,但要配套增加避雷器或加强绝缘。际运行中,接地电阻超20Ω 的杆塔故障率上升明显。
降阻坚持因地制宜。普通土壤内,增设 2.5 米长垂直接地极,每基杆塔不少于 2 根。多岩石区域进行深井接地,深度达 6—8 米,配合降阻剂填充。水平接地体采用 40×4mm 镀锌扁钢,构成闭合环网,保证散流能力。高电阻率地区使用导电混凝土或离子接地极。
材料选择兼顾导电性与耐腐蚀性。推荐应用铜包钢或热镀锌钢材,焊接或压接牢固。所有连接点做防腐处理。每年雷季前进行接地电阻普查,发现阻值超标及时整改,确保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三)提升线路绝缘水平
提升线路本身绝缘能力是防雷的基础手段之一。6kV 线路常用P-15 或P-20型瓷质针式绝缘子,标准工频耐压为 30-40kV ,雷电冲击耐受约 75-100kV 。多雷区,更换为复合绝缘子或加长爬距型,其耐压水平高,具有憎水性与抗污闪能力。
部分老旧线路绝缘老化,绝缘子表面污秽,耐压能力减低。所以,定期开展绝缘子检测,及时更换零值或低值绝缘子。对于雷击高发段,把每基杆塔绝缘子数量由单只增至双串,组成双重绝缘屏障。
针对裸导线线路,考虑在关键区段改用架空绝缘导线(JKLYJ-10/300)。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虽不能完全阻止雷击闪络,但能在闪络后抑制工频续流发展,确保故障电弧熄灭,降低跳闸概率。该方式适用于树障较多或雷电活动强烈的区域。
绝缘配置和避雷器协调。若绝缘水平高,雷电过电压下避雷器会无法启动,失去保护作用。所以,要确保避雷器动作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 50% 冲击放电电压,合理配合。
(四)屏蔽与等电位防护技术
架空地线(OPGW 或普通地线)能拦截直击雷,保护下方导线。但 6kV 线路中,因电压等级低、线路结构简单,普遍未架设地线。针对特别重要线路或穿越山顶、河谷等易击区段,在局部加装单根地线,接地电阻控制在 10Ω 以内,构成局部屏蔽。
等电位连接是防止局部放电的核心。杆塔上所有金属部件,涉及横担、绝缘子铁脚、金具、避雷器支架、设备外壳等,必须与主接地引下线可靠连接。避免因雷电流流过时出现电位差,引发火花放电,损坏设备或引燃周围可燃物。
配电室或开关站入口,6kV 电缆的金属护层、铠装层应做可靠接地,进而防止雷电波沿电缆侵入站内设备。电缆两端接地,或采用护层保护器接地,视系统接地方式而定。定期检查所有接地连接,确保导通良好,无锈蚀断裂。
二、应用案例分析
某市郊工业区 6kV 架空线路全长 12.5 公里,沿线多丘陵,年均雷暴日在65 天。过去三年雷雨季节共发生雷击故障 14 次,平均每次停电 4.2 小时,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2022 年实施防雷改造方案后,选择故障高发的 6 公里路段作为重点区域。
线路首端、分支开关及每三基杆塔加装 7.2kV/5kA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共安装避雷器 48 组。对传统接地装置普查,更换锈蚀接地体,增设垂直接地极,确保接地电阻完全低于 10Ω。雷击频发山顶段,把原针式绝缘子更换成复合绝缘子,以强化绝缘水平。
改造后经历两个雷雨季,该段线路未出现雷击跳闸。邻近未改造线路同期仍出现 3 次故障。运行参数显示,加装避雷器后线路耐雷水平由不足 10kA 提升至 25kA 以上。接地电阻合格率由 68% 升到 98% 。项目总投资约 46 万元,年减少故障损失超 30 万元,两年内收回成本。该案例验证了综合防雷技术在 6kV线路中的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结语:
6kV 线路防雷保护中采取综合技术方式,单一措施很难全面应对雷电威胁。避雷器配置、接地优化、绝缘提升与等电位连接共同构成防护体系。实践应用表明,结合线路运行环境实施差异化设计,能够降低雷击故障率。随着设备性能提升及运维数据积累,防雷策略会更为精准、高效。持续进行技术改造,效果评估,保障中压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肖小兵,何肖蒙,李华鹏,等 . 基于雷电放电选择性的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措施研究 [J]. 电瓷避雷器,2024(5):30-38.[
[2] 夏浩爽,高康 . ±800kV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研究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18):146-148.
蒋发勇 男 1995.01.22, 汉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蒋家坪村730335 本科, 助理工程师 , 研究方向:动力与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