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 循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冯曲伟
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建筑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涉及众多复杂的工序和大量的人员、设备与物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日益复杂,这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事后处理,即当安全事故发生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这种模式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难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而 PDCA 循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科学循环模型。将 PDCA 循环引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系统规划、有效执行、及时检查和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二、PDCA 循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一)系统性
PDCA 循环把安全生产管理视为一个系统过程,从计划的制定到执行、检查和处理,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各种因素,制定全面、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执行阶段则要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涉及到人员、设备、物资等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检查阶段通过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处理阶段则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反馈到下一个循环的计划中。这种系统性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二)持续性
通过不断循环,PDCA 循环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每一次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前一次循环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随着循环的不断进行,安全管理体系会越来越成熟,安全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这种持续性的改进机制能够适应建筑施工现场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三)前瞻性
计划阶段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前瞻性。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和防范,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工艺等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安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设置防护设施、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方式能够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四)全员参与性
PDCA 循环强调全员参与,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施工人员,每个人在安全管理体系中都承担着相应的职责。企业管理层需要制定安全管理战略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如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安全检查等;一线施工人员则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活动。全员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三、基于PDCA 循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一)计划(Plan)阶段
风险识别与评估:组织专业人员全面识别和评估建筑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性。
目标设定: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如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设施完好率等。
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计划,明确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和资源需求。计划应涵盖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投入计划等。
(二)执行(Do)阶段
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演示、模拟演练等多样化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安全措施实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计划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如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警示标志等;规范施工设
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加强施工用电、用火、用气管理,防止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生。
(三)检查(Check)阶段
定期检查:按照安全检查计划,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安全设施完好情况、施工人员操作行为等。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安全问题或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如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专项检查。
(四)处理(Action)阶段
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要求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经验总结:总结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并将其标准化,深入分析失败教训并采取措施改进。
四、PDCA 循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检查。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制度保障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规范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确保培训的质量;安全检查制度要明确检查的频率、内容和方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奖惩制度要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三)资源保障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在物力资源方面,要购置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到位。在财力资源方面,要合理安排安全生产经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论
PDCA 循环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引入该循环可实现安全管理活动的系统规划、有效执行、及时检查和持续改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PDCA 循环,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全员参与,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等措施,确保 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顾涵 . 基于 BIM 技术改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 [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5,40(02):13-19.
[2] 李颖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11):245-247.
[3] 刘雪芬 .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施工安全技术策略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20):61-63.
[4] 林法贺 .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J]. 水上安全 ,2024,(11):157-159.
[5] 李雪文 . 运用 BIM 技术进行深基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J]. 建设科技 ,2023,(2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