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国主义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曹尚尚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引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的第六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的第二年 [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G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建设大思政,融入大学工,依托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的模式,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培育具备鲜明特色的“强国有我”实践育人模式。
一. 创造爱国主义教育情怀体系
1、坚定爱国主义理想,筑牢信念定海神针
学院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做好理想信念“先行者”;培养“青云直上·星火燎原”志愿宣讲团,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学生做好爱国主义的“传承者”;践行新时代延安精神,激发学生征兵入伍,投身奉献国家西部,引导学生成为保家卫国“守护者”
2、滋养爱国主义情怀,遍布华夏开花结果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循序渐进,逐步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不断践行强国有我新征程,从钱塘江畔到千年运河,从 G20 志愿者到亚运小青荷,从“梦想天堂”到“歌唱祖国”,激发强国有我的激情,展现人生风采,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乡村振兴教育新路径,“月山爱心行”支教团连续十八年到丽水开展支教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累积帮扶几百人次,点亮乡村教育希望之光;引航唱响学院时代新声音,有同学被月山支教精神震撼和感动,成立“艺”轮新月支教团队重新站在月山,奏响时代强音。
3、涵育爱国主义基因,激活红色精神密码。
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从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深化“进城市、进企业、进基地”的三进工作,感受杭城变迁,领略酷炫科技,畅享液氮冰淇淋,不断提高同学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扎根一线,匠心独运”,打造工程青年说,2014 届校友小王(化名)晋级成为“浙江工匠”,传承木工手艺,弘扬工匠精神,讲好非遗文化故事,以青春担当铸就基石;“心有大爱,点燃生命”,2018 届校友小胡(化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赠,共捐献 198 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点燃了生命的火种。
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
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国之大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系统工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年级学生树立榜样力量,形成你追我赶、不断赶超氛围,争取形成具有特色的“强国有我”实践育人案例。
2、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工”的工作模式,打造“三位一体”建设,培养责任担当者。
结合团委、安保、马院等部门,聚焦“师生同修理想信念”,利用“七七事变”“十一国庆节等重大历史事件节点推动社会实践;寻找具有人文故事、历史名人等重要文化地点,推进行走思政课,打造理论讲解 + 场景体验 + 情感沉浸”的三位一体建设模式 [2]。
3、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三育人”的整体过程,强化“以生为本”理念,培养奋楫笃行者。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彻大学培养体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师生互动课程思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激活内生动力,培养一批辐射全国、面向浙江、服务杭州的一流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利红 , 薛琛 , 张甜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J]. 三峡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3):105-109.
[2] 曹晓萌.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23.
[
作者简介 ] 曹尚尚(1992.11-),男,汉,山东泰安人,硕士,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