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

作者

王静竹

哈尔滨石油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一、执行功能的核心作用与神经机制

执行功能是幼儿实现目标导向行为的关键能力。戚娅玮等(2023)通过脑成像研究发现,执行功能任务激活前额叶皮层、顶叶及基底神经节,且不同成分的神经通路存在差异。例如,抑制控制主要依赖前扣带回与背外侧前额叶的协同作用,而工作记忆则与海马体及前额叶的连接强度密切相关。执行功能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情境依赖性。吕晋晋等(2024)对北京市 677 名 3-6 岁幼儿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执行功能表现存在差异:日本幼儿在等待吃饭时表现出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而美国幼儿则在等待礼物时更具耐心。这种差异反映了社会文化规范对执行功能发展的塑造作用。此外,南非弱势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中的表现优于澳大利亚中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提示艰苦环境可能通过增强认知挑战促进执行功能发展。

二、家庭环境对执行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1. 父母养育行为的关键影响

父母养育倦怠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周生等(2024)对294 名幼儿的研究发现,养育倦怠通过损害家庭读写环境和降低学习品质,间接削弱执行功能,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36.42% 。类似地,王云鹤等(2023)指出,养育倦怠的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否定性沟通方式,导致幼儿抑制控制能力下降。相反,结构化日常活动与响应式照顾可显著提升执行功能。例如,林琳琳等(2024)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通过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反思能力,间接增强执 1 行功能;而专制型教养则因过度控制阻碍自主性发展,导致执行功能受损。

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潜在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资源分配间接影响执行功能。林琳琳等(2024)的链式中介模型表明,高 SES 家庭更可能提供丰富的认知刺激材料,并通过民主教养方式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与[1] 坚持性,从而促进执行功能发展。然而,谢庆斌等(2025)的研究揭示了社交淡漠的调节作用:在高社交淡漠幼儿中,SES 对执行功能的预测作用减弱,提示社交动机不足可能抵消物质资源优势。

三、运动与游戏干预的实证效果

1. 结构化运动干预

研究显示,中等强度体操运动对幼儿执行功能具有小到中等效应的提升作用。张建华等(2024)对 63 名 5-6 岁幼儿的 12 周干预实验显示,体操组在抑制控制(反应时缩短 782.88ms )、工作记忆(准确性提高 73.86% )和认知灵活性(反应时缩短 1042.39ms )任务中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类似地,马新越等(2023)发现,每周3 次、每次60 分钟的中等强度啦啦操训练可显著改善4-5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工作记忆。运动干预的机制可能与神经可塑性有关。体操运动通过动态平衡、手眼协调等复杂动作挑战,激活前额叶 - 顶叶网络,促进突触连接强化。此外,运动中的规则遵守与任务切换要求(如轮流使用器械)可锻炼抑制控制与认知灵活性。

2. 游戏化认知训练

基于位移动作技能的体育游戏对执行功能的提升效果优于传统运动。侯佩瑶等(2023)的研究表明,体育游戏组幼儿在抑制控制任务中的错误率比对照组降低 23% ,且效果持续至干预后3 个月。其机制在于,游戏中的不确定性(如随机调整规则)迫使幼儿频繁切换注意焦点,从而增强认知灵活性。假装游戏(Pretend Play)通过角色扮演与叙事构建,促进执行功能发展。李泉等(2023)发现,每周参与 3 次、每次 20 分钟的假装游戏的幼儿,其工作记忆容量比对照组提高 15% 。游戏中的符号表征与计划制是执行功能训练的关键机制。

四、执行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关联机制

1. 社会退缩的差异化影响

执行功能对社会退缩不同亚型的作用模式存在差异。吕晋晋等(2024)的研究显示:对于沉默害羞型幼儿来说,执行功能通过情绪感染与亲社会行为(的平行中介作用预测社会退缩。执行功能不足导致幼儿对社会线索加工偏差,进而引发焦虑性退缩;对于被动退缩型幼儿,执行功能通过情绪感染的单一中介作用预测社会退缩。此类幼儿因社会技能缺陷而被动游离于群体之外;主动退缩型的幼儿执行功能通过情绪感染与亲社会行为的完全中介作用预测社会退缩。高执行功能幼儿更可能通过亲社会行为融入群体,从而降低退缩倾向。

2. 社会技能的语言中介作用

执行功能通过语言能力间接影响社会技能。谢庆斌等(2023)对 5 岁幼儿的研究发现,执行功能对社会技能的总效应中,语言能力解释了 41.2% 的变异量。具体而言,工作记忆支持幼儿理解复杂社交规则,而认知灵活性帮助幼儿根据情境调整沟通策略。

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实践启示

1. 研究方法创新

当前研究多采用横断面设计,难以揭示执行功能发展的因果机制。未来需结合纵向追踪与干预实验,例如:考察屏幕暴露时间对执行功能的长期影响(如从幼儿期到学龄期的轨迹变化);利用fNIRS 技术实时监测运动干预中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模式。

2. 干预策略优化

基于执行功能成分的差异化发展特点(如抑制控制在 3-5 岁快速发展,工作记忆在5-6 岁显著提升),干预方案需分龄设计:对3-4 岁幼儿:重点通过假装游戏与体育游戏训练抑制控制;对 5-6 岁幼儿:结合科学编程教育与中等强度运动提升工作记忆与认知灵活性。

3. 家校社协同机制

家庭、幼儿园与社区需构建执行功能支持网络。幼儿园将执行功能训练纳入日常课程;家庭通过亲子共读与规则游戏促进执行功能发展;社区提供低结构运动设施与社交活动空间。

六、结论

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是神经成熟、家庭环境与教育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整合多模态数据,揭示执行功能发展的生物 - 心理 - 社会机制,同时,开发基于证据的干预工具包,为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适应提供科学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唯 , 朱佳琪 . 基于 4-5 岁幼儿执行功能培养的科学编程教育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5,41(02):10-19.

[2] 张建昭 , 杨健 . 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研究进展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5,40(02):165-170.

[3]武建芬,李佳欢,武云鹏. 4-6岁幼儿执行功能与冒险游戏水平的关系: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 [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40(12):50-59.

[4] 张建华 , 卢嘉程 , 刘敏 , 闫小凡 . 中等强度体操运动对 5 ~ 6 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4,45(03):326-329+334.

[5] 吕 晋 晋 , 王 异 芳 , 刘 彤 , 肖 伊 兰 , 叶 铭 璇 , 黄 翯 青 . 幼 儿执行功能与社会退缩的关系:共情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32(03):415-423.

2024 年度哈尔滨石油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6 岁儿童动作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HIPJJ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