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素质发展需求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策略
易良艳
万州(二中)文德初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前言:综合素质中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众多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基础,对其他素质发展与养成有着促进作用。所以在初中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诉求。同时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满足综合素质发展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展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素质发展需求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的意义
(一)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上的第二性征发育与心理上的独立意识觉醒形成激烈的碰撞,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困扰。如激素的波动造成易怒、焦虑等情绪频发,由于没有及时疏导,容易逐渐形成心理健康问题。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工作就是整合教育内容,针对青春期心理设计针对性主题课程,结合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应对策略,进而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构建心理韧性品质[1]。
(二)支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中强调德智体美劳融合,而心理健康又是串联五育的纽带,心理健全的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自身潜能,形成协调发展的人格。如学习压力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时,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厌学心理等。只有做好心理课程优化工作,才能帮助学生明确压力来源,利用目标拆解法等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缓解学习焦虑感,提升学习专注力,增强抗挫折能力,减少心理内耗等。所以在教育中需要找准心理健康课程优化方向,让学生在五育并举中实现协调发展目标 [2]。
二、综合素质发展需求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内容
一是自我认知模块。模块中需要提供自我探索机会,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潜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同时还需要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借助职业兴趣测试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特点与要求,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二是情绪管理模块。教育中需要从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特点出发,丰富情绪调节方法。同时还需要引入情绪 ABC 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变化,通过传授情绪表达技巧与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恰当准确的表达自身情绪,避免出现情绪压抑、过度爆发等问题,逐渐增强情绪感知能力,能够敏锐察觉自身、他人情绪变化情况。如开展“情绪气象站”系列课,利用情绪温度计、情绪脸谱卡片等工具,帮助学生准确识别自身情绪。如在愤怒管理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被同学误解、考试失利等场景,借助肢体语言表现出愤怒的状态,随后利用情绪拆解表记录触发点,帮助学生从逃避情绪转移到正视情绪中。或是可以引入情绪日记数字化工具,在校园平台中开发打卡功能,要求学生上传情绪关键词与一件小事等,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个人情绪波动曲线,教师则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制定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三是人际关系模块。除基本沟通技巧以外,需要增加团队合作技巧训练,利用团队项目、小组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分工合作能力与方法。如许多学生与父母关系较为紧张,可以增加亲子沟通内容,让学生学会尊重与理解父母,掌握有效沟通方法,形成和谐亲子关系。四是学习心理模块。教育中需要掌握学生心理需求,结合学生不同学习动机类型,提供个性化建议与方法。同时需要做好学习策略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为了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从技巧学习转移到关系经营中,设计出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在冲突解决中可以设计角色扮演 + 复盘课程,模拟出初中生常见的矛盾,小组合作意见不和等,利用“我信息表达”方式,转变过去指责对方的行为。在课后可以布置和解小任务,如可以给存在矛盾的同学写一张我想合你聊一聊的便签等,同时需要记录互动中的感受。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认识到信任、沟通与协作的意义,逐渐提升团队凝聚力,强化自我认知。二是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设定不同的生活场景,邀请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与运用人际交往技巧,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借助体验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将理论转变成为实践能力。三是案例教学法。教学中需要精心选择真实的案例,收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分析案例,找出问题出现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分析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与观点,以此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有效提升自身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四是小组合作法。通过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如组织学生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时,需要小组成员发表自身经验与观点,在相互学习中实现相互启发目标。如探讨应当怎样应对学习压力时,可以交流自己的减压方法,总结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应对措施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综合素质发展需求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加大创新力度,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所以在课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教育氛围,展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丽群 .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后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J]. 课堂内外 ( 初中教研 ), 2023,(12):4-6.
[2] 包香莲 . 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J]. 世纪之星—初中版 , 2021,(22):26-27.
[3] 乌力吉木仁. 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反思[J]. 南北桥,2021, (04):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