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班主任在“短视频时代”的价值观引导策略

作者

姜方雪 姜方玲

宜宾市南溪区阜鸣小学校 四川宜宾 644100;宜宾市南溪区仙源小学 四川宜宾 644100

引言: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短视频以短时长、强互动、趣味性突出的特点,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开展互动的重要途径。它可借非遗技艺视频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凭科普短片传递自然知识,但部分内容裹挟低俗化、功利化倾向——炫富视频易滋生孩子攀比心理,暴力片段可能引发模仿行为,对价值观未定型的小学生形成隐性影响。小学是价值观养成关键期,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育者,是消解短视频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正价值观的核心力量。因此,探索此背景下班主任的有效引导策略,对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要。

一、构建优质短视频资源矩阵,筑牢价值认知基础

小学生尚处于媒介认知启蒙阶段,对短视频内容的甄别能力不足,易在无引导的情况下被动吸纳不良信息。对此,班主任需主动承担内容筛选与价值引导责任,为学生构建短视频“价值安全区”。在此过程中,可先建立“三维度”优质短视频资源池:其一为“红色传承资源池”,筛选《小英雄雨来》经典片段、革命先烈生平纪实类短视频,在班会课展播后,以“英雄故事我来讲”主题讨论为载体,引导学生体悟爱国精神内核;其二是“传统文化资源池”,选取非遗技艺展示、传统节日习俗解读等内容,例如端午期间播放龙舟制作过程短视频,助力学生在文化感知中深化“家国情怀”认知;其三为“生活德育资源池”,拍摄班级学生助人为乐、规范分类垃圾的真实场景,或转载公益平台发布的文明礼仪短片,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具象化理解“善”的内涵。此外,需向学生传授“短视频内容辨别三问法”:“视频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守则》要求?”“若我模仿该行为,能否为他人带来积极影响?”“视频传递的价值观念是否具有正向引导性?”课堂中可结合案例模拟,如播放“网红恶搞他人”片段,引导学生用“三问法”逐题分析,帮助其建立初步媒介辨别意识,推动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筛选者”,为正确价值观构建夯实认知根基[1]。

二、开展短视频创作实践,深化价值内化过程

优质短视频的单向观看难以实现价值内化,班主任需通过创作实践,推动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实操中深化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可开展“我的价值小镜头”短视频创作活动:首先做选题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主题,比如“拍妈妈的一天”传递感恩、“整理班级图书角”体现责任、“帮老人过马路”彰显友善,确保选题紧扣价值观教育目标;接着进行创作指导,简化拍摄技巧 —— 教学生用手机横屏拍以稳画面、突出主体,用简单剪辑软件加字幕,避免技术难度影响内容表达;最后开展展示与点评,班会课放完作品后,组织“我为作品点赞”,让学生说创作思路,班主任重点点评价值亮点,比如“你拍到爸爸主动捡垃圾的瞬间,把‘文明’落到了生活里”。此外,可结合节日做专项创作,重阳节拍“给长辈捶背”,让学生在镜头里懂孝亲敬长;植树节拍“种小树苗”,感受责任与成长。创作让价值观从抽象概念变成具体行动,学生在构思、拍摄、分享中,实现价值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三、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强化价值引导合力

短视频对学生的影响集中于家庭场景,仅依靠班主任在校引导难以形成教育闭环,需构建家校共育机制,推动家长成为价值观引导的协同力量。可组织“短视频环境下家庭价值观培育”线上家长会,结合学生因模仿短视频内容偷取家庭财物购置玩具的实例,让家长直观认知短视频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同步提供“家庭短视频使用指引”,明确孩子每日观看时长不超 30 分钟,倡导亲子共观《大国工匠》等优质内容,并围绕“坚持”等主题开展深度交流。同时搭建“家校短视频资源共享社群”,班主任定期分享“学习强国”平台“少年志”

系列、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短片等资源,鼓励家长上传孩子主动洗碗、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等家庭正向场景短视频,班主任及时点评并在班级群推广,形成“学校引导—家庭实践”的良性互动。此外,针对受不良短视频误导的学生,班主任与家长开展一对一深度沟通,定制个性化引导方案,如将低俗账号替换为教育类账号,协同纠正认知偏差,强化价值观引导的整体效能 [2]。

四、提升班主任媒介素养,夯实价值引导能力

班主任要对学生开展有效价值引导,首要前提是自身具备驾驭短视频媒介的能力,夯实媒介素养是这一工作的核心基础。班主任需主动学习短视频相关知识,比如参与学校组织的“媒介素养与德育融合”专题培训,掌握短视频内容甄别技巧,像精准识别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典型特征,同时学会基础制作技能,例如用剪映创作班级德育主题短视频;还可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小学德育”等平台的教育类短视频,借鉴同行实践经验,比如有班主任通过“班级趣事短视频”设计班会,让德育更具吸引力。此外,班主任需更新教育理念,将短视频从德育“障碍”转化为有效“载体”。若发现学生热议某正能量网红,可围绕其奋斗经历设计班会课,引导学生树立“拼搏进取”的价值观;针对学生中流行的“恶搞表情包”,可组织“文明用网”专题研讨,让学生深刻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意义。唯有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班主任才能敏锐捕捉短视频时代的教育契机,以学生易接受的方式推进价值观引导,切实筑牢教育引导能力 [3]。

结束语:短视频浪潮下,小学价值观教育面临新挑战,也为班主任创新教育路径创造了机遇。“四维赋能”策略以内容为基础、体验为路径、协同为保障、素养为关键,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引导体系。小学班主任需主动适配媒介环境变化,将短视频转化为价值观教育“助力器”,借优质内容筑牢认知、靠实践活动深化内化、以家校协同强化合力、凭自身素养夯实基础,助力小学生在复杂媒介环境中明辨是非、坚守正道,形成契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 张乐娱 . 短视频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和优化策略 [J].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 2024, 26(1):1-9.

[2] 康建华 . 短视频时代下中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途径探析 [J]. 教育进展 , 2024, 14(12):371-375.

[3] 郭莹 . 变革与创新 : 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J]. 教育传媒研究 , 2024(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