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读者文化素养对图书阅读的影响及提升路径

作者

周茜宇

云龙区图书馆 江苏省徐州市 221018

公共图书馆在承担着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规划中工作的责任,也具有对读者群体实施积极教育指导的义务,因此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应认真审视读者素养对图书阅读的影响,并由此探索提升读者群体阅读素养的措施,确保能彰显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优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增强读者群体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支撑全民阅读工作高效化实施。

一、读者文化素养对图书阅读的影响

读者文化素养对图书阅读的影响从多角度表现出来,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文化素养引导工作的过程中,只有能不断提升读者群体的文化素养,才能优化读者群体对阅读内容选择、理解深度及阅读效果,使读者群体深度阅读、有价值的阅读,从而强化读者群体的综合素质 [1]。从需求端看,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往往具备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更敏锐的文本批判能力,在图书馆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能主动筛选经典文献与深度读物,其借阅行为呈现出目的性强、持续性长的特征。为满足此类读者群体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配置上需构建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尤其要加强学术性著作与跨学科资源的覆盖率,保障能为读者群体高效化阅读、有深度的阅读提供良好的支持。从供给端看,文化素养较低的读者群体存在阅读浅表化、兴趣驱动型阅读倾向,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与分级导读服务,以主题书展、专家讲座等形式完成文化素养的阶梯式培育,使阅读服务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引导。如此,图书馆就能把握读者文化素养对图书阅读的影响,不断创新阅读文化服务体系,促进阅读工作高效化创新实施。

二、公共图书馆提升读者文化素养和图书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构建分级阅读服务体系,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群体教育引导工作的过程中,要想系统性地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就要建立科学的分级阅读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和阅读能力的读者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读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应根据读者调研数据,将馆藏划分为基础读物、进阶读物和专业读物三个层级,并配备相应的导读系统 [2]。在服务设计维度上,公共图书馆还应尝试开发“阅读能力测评-书目推荐-阅读辅导”的完善服务流程,聘请专业的馆员指导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身文化素养水平的阅读起点,并制定循序渐进的阅读提升计划,促进读者群体阅读能力、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使读者群体能更好地参与到公共阅读实践中。

例如,徐州就注重建设分级阅读服务体系,按照读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优化阅读服务供给,创新性地构建了“少年 + 老年全龄段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读者开发特色项目。面向青少年群体,图书馆还针对青少年群体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设计了“阅读阶梯计划”,并积极与各级学校加强合作,按照年级和阅读能力提供分级书目推荐和阅读指导。此外,对于老年读者,则推出大字版图书专架和有声读物服务,降低阅读门槛。尤为突出的是,图书馆还有意识地依托八大阅读品牌,如“汉韵薪传”“彭城讲堂”等,为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定制活动内容。由此能看出,云龙区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探索设计系统化、差异化的服务,有效解决了不同读者群体在阅读能力与文化接受度上的差异问题,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使读者文化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创新“图书馆 +,,, 融合模式,拓展阅读场景边界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群体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就应逐步突破传统服务边界,探索“图书馆 + ”的融合创新策略,将阅读服务嵌入社会生活的多元场景。在空间融合方面,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社区中心、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合作建立分馆或阅读站点,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应注重内容融合,可将阅读与非遗传承、艺术欣赏、科学普及等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此外,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图书馆在对服务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推进技术融合,大力发展数字阅读平台,整合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网络课程等资源,满足读

者碎片化学习需求。

例如,徐州就建构“图书馆 + ”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阅读服务矩阵的构建,设计了多元化的阅读点,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在部分景区和热门区域,公共图书馆还设立了城市书房,让游客在观光之余也能享受阅读乐趣,实现了文旅融合。在内容创新方面,图书馆基于提升读者群体文化素养的需求,将阅读与传统戏曲结合,邀请江苏梆子剧院演出经典剧目,让读者通过艺术形式感受文化魅力,还注重技术创新推出“云享阅借”服务,方便读者群体使用手机即可完成图书借阅,配送到家。由此能看出,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场景服务模式的融合,能拓展读者群体阅读边界,也能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发展,优化读者群体的阅读体验。

(三)培育阅读社交生态,激发知识共享活力

公共图书馆要在积极培养读者群体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社交生态的构建,确保能借助社交生态环境的建设逐步促进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形成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的良性循环,营造和谐健康的阅读氛围,激发读者群体积极阅读、主动阅读的兴趣。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服务工作中采用阅读社交化策略的核心在于转变传统单向度的“书-人”关系为多维度的“人-书-人”互动网络,使阅读从私人行为升级为集体文化实践。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设计多样化的社交阅读平台,组织开展读书会、阅读沙龙、共读小组等多种特色活动,为读者创造分享感悟、讨论观点的机会,促进读者群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可以探索建立“阅读社交圈”激励机制,采用积分、认证等方式鼓励读者推荐好书、撰写书评、担任领读人;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互动功能,增强阅读的参与感和持续性。此外,图书馆可以尝试培养一批“阅读推广志愿者”和“民间领读人”,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推广力量,全面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促进读者群体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能打造特色读者群体,促进社会大众阅读素养逐步优化,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鉴于此,公共图书馆未来工作中,还应该加强对读者文化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从多角度促进读者群体综合素质的优化,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有效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工作高效化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 . 智慧图书馆下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务改革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19):250-252.

[2] 王文艳 . 读者文化素养与图书阅读 [J]. 黑河学刊 ,2022,(05):94-98.

[3] 于风娥 . 读者文化自信培育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升级研究 [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43(0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