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企党校功能作用发挥和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皋嵘 杨敏 肖瑶

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教育中心 上海 200136

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双重背景下,国企党校作为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厚植政治优势的战略支撑平台,其改革创新的实践不仅是提升国企党建质量的关键抓手,更是助推企业战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本研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宏观视野,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法,以电气集团党校(教育中心)为典型样本,梳理国企党校的发展历程,对比国有党校与机关党校以及高等教育培训中心的不同模式,明确新时代新要求下的国企党校功能定位,发现新时代国企党校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回应了党、国家、企业和个体等不同层面的多维要求,包括政治为先、组织创新、服务一线和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新任务、新要求。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校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呈现为“双重属性锚定方向、一个初心统领全局、三维功能协同支撑”的有机体系。在双重属性层面,国企党校需强化政治属性与企业属性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恪守“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为遵循,将政治建设贯穿办学全程,通过定制化政治理论课程与决策咨询机制,为国企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凸显服务企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围绕战略目标设计专项培训体系,深入一线开展政策研究与技术指导,破解改革痛点,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在核心目标层面,既要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国企改革提供思想引领与理论支持;更要彰显战略价值,通过培育兼具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赋能国企在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产业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功能定位具体体现为三维协同:一是服务高质量党建,作为理论武装阵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系统化党建培训与创新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企业落地生根;二是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智囊作用,以政策研究、文化培育和产学研对接促进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三是服务全链条人才培养,构建“党性锤炼—管理赋能—技术提升”三维教育体系,既通过红色教育熔铸政治忠诚,又依托实战化课程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更借助专业技术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最终形成政治引领与企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相较于机关党校侧重公共治理、高等院校聚焦专业技能、企业教培中心强化业务实操的定位差异,国企党校通过政治属性与企业属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党性教育、战略支撑与人才发展的系统集成,成为新时代国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一、电气集团党校(教育中心)基本概况

电气集团党校(教育中心)作为国企党校改革创新的典型范例,坚持践行党校初心、服务集团战略,依托电气集团百年工业积淀与绿色智能发展定位,从政治、业务、对象和社会四个层面明确了优化方向:在政治层面强化“两个确立”教育渗透,将党的理论融入战略决策咨询;业务层面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既提升高管国际化经营能力,又通过技能培训助力基层降本增效;服务对象覆盖领导干部、科技人才与基层党员,开发定制化课程与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层面联动市国资委及行业资源,组建专业团队,推动党建经验共享与标准共建。通过改革创新组织架构持续优化,打造综合性高价值功能平台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国企党校功能有效发挥的四大实践路径。

二、国企改革创新下的国企党校发展方向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时代对党建工作更高要求的提出,党校(教育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探索,不断进行改革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从政治、业务、对象和社会四个层面明确了优化方向。政治层面:更高的政治站位。国企党校作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思想阵地,必须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国企党校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全过程。业务层面:更好的综合效益。国企党校功能的发挥要体现在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上。党校需通过高效培训体系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与决策能力,尤其在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方面。基层党员的技能培训也很重要,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此外,党校应积极传播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创造积极的企业氛围。对象层面:更广的服务范围。与机关党委相比,党校要覆盖更多群体,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高端定制化培训,关注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化经营;为科技人才开设政策解读和创新思维课程,帮助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为基层党员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社会层面:更大的影响力。国企党校应在市国资委及行业内积极发挥影响力,通过深入研究政策法规,为企业的实际操作提供支持。参与“十百千万”培训项目,推动党建和科技创新优良管理经验的共享;同时,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前瞻性建议,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并搭建跨机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三、新背景新要求下国企党校改革创新路径

自 2016 年以来,党校(教育中心)进行过四轮组织机构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内部核心竞争力。第一次以实现产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缝衔接为目的,推动内部市场化运营,加速事业向企业运营机制转变;第二次面对集团转型发展新形势,聚焦集团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的完整布局(两大平台、六大中心),开展高效敏捷组织建设,实现培训理念和业务形态的转变,保障培训质量和规范管理;第三次重点聚焦“十四五”规划目标,明确职责定位,推动业务效率提升、风险管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形成对接集团 5 大中心,助力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落地,推动产业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业务多元化为方向的优化方案并落地。到 2024 年,计划以“服务客户导向、市场有效拓展、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业务资源整合、项目闭环管理、管理幅度均衡”为优化目标与原则,系统设计了新一轮组织架构。党校(教育中心)在持续改革创新、优化组织架构、打造综合性高价值功能平台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国企党校功能有效发挥的四大实践路径。

组织平台创新:构建协同集团和系统内外的组织生态。紧密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需求,根据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要求,持续健全三层次培训管理体系,构建了以党建研究中心、E 学中心、人才发展中心和专业发展中心为主体的组织生态圈,有效发挥了协同共生、体系互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的聚合效应。其中,党建研究中心作为市国资系统首家企业党建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虚拟化形态和中心化实操”相融合特征的内部党建工作智库,通过有效链接、整合和共享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咨询服务、交流共享的功能,成为集团党委加强党建的“助手”,基层党建落地创新的“帮手”,党校功能有效发挥的“推手”。E 学中心致力于覆盖所有企业所有员工,解决时空问题,采用按需定制的方式,以《集团数字化学习生态圈专项发展规划》为指引,以 E 学苑线上平台为载体,明确平台七大功能定位,涉及关于8+2 的基础和关键模块,实现了线上线下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为电气人才发展提供培训资源支撑。人才发展中心致力于挖掘集团人才头部力量,培育核心岗位领军人才,通过人才测评中心以及实战培养,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发展体系。专业发展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与集团各职能条线协同,围绕业务战略落地,推动专业化人才培养。以集团卓越工程师学院为载体,贯彻落实集团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要求,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技术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实施卓越硕博校企培养计划、科技专家大讲堂等项目,不断为集团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运营模式创新:打造兼顾利润和成本的价值中心。基于企业党校和培训机构的不同属性,党校(教育中心)探索出了一套兼顾利润和成本的价值中心的商业模式。以“二合一”的运营模式服务好学员端。相比企业党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各自独立运营的模式,党校(教育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通过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和推行全员 BP(业务伙伴)模式,实现了培训资源与人员的全面共享,能够精准提供培训服务,信息传递更加高效。通过整合党的理论教育、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技能培训四大模块内容,为党员领导干部打造一站式学习项目,避免同类学员需按党建培训要求、干部管理培训要求等不同条线要求分别参加党校和培训中心的培训,从而影响培训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情况。以“1+1”的价值模式服务好客户端。相比培训中心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机关党校的高度政治功能,党校(教育中心)以服务集团总部为立身之本,以服务市场为活力之源,打造了兼顾成本和利润的价值中心模式。一方面,针对集团内部培训,以成本中心定位为主,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培训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了计划内和计划外项目的资源矛盾,确保培训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满足集团内部培训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内部市场,针对各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市场化、定制化服务,开发具有特色的培训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反哺内部培训,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提升自身在培训领域的专业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培养体系创新:构建关键人才全覆盖的培养体系。党校(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党校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双重职能,系统构建了覆盖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核心群体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形成“分层分类、精准赋能、全员覆盖”的三大特色。一是从培训到培养,探索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模式。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引领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培养模式创新上面临着更高要求,通过优化分层分类培养体系,针对党员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务干部、支部书记、基层党员等不同对象,聚焦不同层级的能力提升需求,针对性开设党委书记研修班、领导干部大讲堂、全体党员在线学习等项目,例如针对高层管理人员,聚焦宏观战略把控、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等关键内容,面向党群干部打造专业实用的培训课程,将侧重知识灌输的传统培训模式优化为更注重综合素养与领导力的塑造的培养模式。二是从党建到关键,探索科技人才、专业人员的针对培训。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科技人才、专业人员等组织创新发展的核心人才纳入培养体系,鉴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市场竞争激烈的特性,党校精准定位行业需求,精心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一系列科技、工匠、法务、安全、合同、和财务等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三是从干部到基层,拓展到全体党员、全体员工的培训覆盖。针对全体党员开展常态化的党性教育,以全体党员在线学习项目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教育的贯彻落地,确保跨时空、跨领域的党员学习教育。针对全体员工,搭建 SECourse 公开课平台项目,面向电气全体员工,整合内外部优质教育资源,邀请行业权威专家、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平台课程设置灵活多样,课程内容深度涵盖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和精益管理、数字化管理等课程,助力学员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文化知识沉淀:知识萃取和传播电气 DNA。党校(教育中心)立足战略枢纽定位,双向贯通集团战略与产业实践,通过电气 DNA 课程的开发宣贯集团战略,并依托项目承接战略培养核心人才,助力产业集团解码集团顶层战略,制定落地产业发展策略。一方面,作为集团企业文化的传播地,通过开发设计一门课程、建立培养一支讲师队伍,选取与集团企业文化紧密相关并经常涉及的知识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内部引导师的专业引导授课、生动的故事交流以及视频播放等方式,结合典型案例与互动活动,设计开发《文化畅响,共创辉煌—电气企业文化逐梦之旅》课程,让学员了解集团发展概况、掌握集团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增强对集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集团、企业党建研究、人才建设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攻关工作,输出党建研究课题报告、“领导力白皮书”、卓越工程师、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专题研究及智库研究报告,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将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案例开发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材料,输出数字化转型、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优秀实践案例集、五碳课程等案例,沉淀组织智慧。

四、总结

在创新实践中,党校内外兼修形成标杆效应:对外依托“万名书记进党校”教学点、工程师培育基地、世赛中国集训基地等平台,打造“领航在线”“E 起微课”等品牌项目,荣获行业多项殊荣;对内以优质培训服务获评集团优秀党委单位,实现总部到产业集团 7 个“100%”全覆盖,成为国企党校改革创新的典范,为产教融合与行业进步注入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该书深入剖析高校党建理论发展,为党校与高校合作引入师资提供理论依据,对理解党建理论前沿有重要参考价值。

[2] 周三多。管理学 —— 原理与方法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其中关于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内容,为集团内部讲师队伍建设以及党校人员培养中的管理与培训方法提供了经典理论支撑。

[3] 李小三。新时代党校工作概论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系统阐述党校工作各方面,对党校人员培养的目标、路径等方面的论述,为制定党校人才发展计划提供了专业指导。

[4] 王瑞。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 (5) :189- 190 . 此篇期刊论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为邀请外部专家开展相关讲座及内部讲师开发特色课程提供实践参考。

[5] 张勇,刘敏。新时代国企党校服务企业战略的路径探索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4):89 - 96.

作者简介:皋嵘(1972 年——)女,人,汉族,高级经济师,大学本科、工商管理+ 工程师双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