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探讨
贾海玲 孙贵成
绥化学院 152061
前言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特殊教育师资面临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通过数字赋能,可以实现培训模式的创新、丰富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培养一支更加符合特殊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的新要求
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在普通学校环境下接受教育,这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多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既要熟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例如特殊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评价和干预方式等,又要对普通教育的教学观念、课程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融入到融合环境中[1]。在能力素养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融合班学生多样化的需要,适应复杂的教学情境,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一般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士一起,共同推动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特殊教育教师还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特征以及融合教育环境的变化,对教学策略和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并积极地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模式。
二、数字化赋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数字资源虽不断增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在线课程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课程仅仅是把书本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并没有根据特殊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优化设计,另外部分资源平台审核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资源质量低下,甚至出现错误,影响教师学习效果,影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正确认识。
(二)教师数字素养差异较大
特殊教育教师在数字素养上有显著差异,部分年龄偏大或者来自边远地区的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使用数字设备、参与在线学习平台操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影响了参与数字化培训的积极性和效果,而青年教师虽熟悉数字技术,但要把数字技术有效地运用到特殊教育教学及教师培养中,仍需加强培养与引导,才能更好地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特殊教育。
(三)实践环节数字化支持不足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但在实践环节中,数字技术的支持却比较薄弱,一方面现有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满足特殊教育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操作需要,例如针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实际教学,缺少真实的虚拟模拟环境供参与者进行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中的远程指导与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在实习学校或实践基地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的远程指导与帮助,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三、数字化赋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策略
(一)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
建立一套严格的数字资源审核机制,以保证上传到培训平台的资源具有较高的质量,组织专家学者和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并将最新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融入其中,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实用性强的数字资源库,与此同时加强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整合,打破各平台间的资源屏障,达到资源共享和互通的目的,使特殊教育教师能方便地获得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建立国家特殊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为教师培养提供坚实的资源保证 [2]。
(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对数字基础较差的教师,应加强基本数字设备的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使他们能熟练地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与学习,针对具有一定数字化基础的教师,对其进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培训,例如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特殊教育测评,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并进行数字化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和方法训练,提升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数字化技术。
(三)强化实践环节数字化支持
加大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的研发投入,根据特殊教育的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研制相应的虚拟仿真软件,例如为特殊儿童建立模拟班级管理、个性化教学、康复训练等情景的虚拟模拟环境,使教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远程指导和反馈机制,通过视频通话、在线即时通讯等工具,实现培训讲师与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实时沟通与指导,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线上合作与交流,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共同提升实践能力 [3]。
(四)构建个性化培训体系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学员的专业背景、教学年限、学习偏好、知识层次等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考核评价方式等,如针对特殊儿童心理测评需要的教师,提供深入学习心理评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个性化课程路径,针对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开设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课程,并进行实践指导,建立个性化的培训体系,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结语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进行数字化赋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前在数字化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数字化支持、建立个性化的培训系统,可以使数字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今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应继续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欢 , 丁玉海 , 郅剑 . 融合教育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探析 [J]. 邯郸学院学报 ,2025,35(2):186-192.
[2] 郑中原 .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起点的思考 [J]. 现代特殊教育 ,2014(12):22-23.
[3] 刘德华 . 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J]. 现代特殊教育 ,2014(4):20-21.
2022 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YWF10236220220)。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资助课题科大讯飞高校创新研究专项(二期)“残健人群智能交互与融合支持实验室建设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2024XF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