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潘际奎
阳新县宏发建筑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性建筑日益增多,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和空间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组成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兼具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和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的优点,能够有效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过程复杂,涉及多种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因此,深入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在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旨在通过框架的灵活性和剪力墙的抗侧刚度相互作用,有效分担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在结构体系中,框架承担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而剪力墙则提供必要的抗侧支撑,这种分工使框架剪力墙结构具备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同时在复杂的建筑设计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剪力墙通常采用 I 级、Ⅱ级钢筋在框架系统中提供的高刚度,确保结构在强风和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极强的抗剪切和抗弯曲能力。剪力墙通常用于 180m 高度范围内的建筑,内在的结构延性和韧性使其在极端荷载条件下仍能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大幅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抗灾害能力。
2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2.1 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核心材料,其强度、密实度和流动性是材料选择时必须严格考量的关键因素,通过针对性地选择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配比,可以增强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少混凝土开裂与渗水等质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合理的强度和流动性平衡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成型效果,并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风险。然而,混凝土的配比仅是质量保障的开始,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检测、骨料的均匀性及其与钢筋的相容性等因素同样需要精细化处理,以确保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均匀和稳定。在质量控制方面,施工团队应当在施工前期对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进场检测,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其化学成分等,避免材料缺陷引发潜在的结构隐患。尤其是剪力墙中使用的钢筋,应当采用 10mm 的优质钢材,以满足设计的承载力要求,还需保证其在混凝土中的握裹力和抗震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框架剪力墙的整体性,钢筋间距应控制在1m,绑扎工艺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以防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结构脱落或剪切破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流动性,使其能够充填至模板的每一角落,同时要避免过度振捣或不均匀分布导致的骨料分离。为此,施工团队在浇筑过程中可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振捣的方式,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地填充整个剪力墙结构。
2.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框架剪力墙建造中的核心环节,对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泵配合配管的浇筑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将混凝土输送到模板中,显著提高施工效率。针对位置较高的构件,推荐使用分层浇筑技术,每层之间铺设 3~5cm 的无石子水泥砂浆,以增强层间结合力,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振捣工艺也很重要,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振捣,以此来确保混凝土在模板内可以充分密实。施工工作人员在振捣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钢筋结构,防止其损害框剪结构的力学性能。最后,浇筑后的养护工作也需要相关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注意,要根据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现场条件制订合适的养护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确定养护时间,采用洒水等方式保持混凝土湿润,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2.3 梁柱节点区箍筋梁
柱节点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其箍筋布局和配置对于确保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根据 GB/T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四边梁与节点相连时,由于周边制约力较大,节点内仅需设置封闭的长方形箍筋,而无须额外配置小箍筋或拉结筋。这一规定简化了箍筋的布局,同时,保证了节点的受力性能。然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点,仍需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箍筋的配置,以确保节点能够应对复杂的受力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梁板模板的支设和钢筋的捆扎是两个关键环节。首先,必须确保梁板模板平整稳定,为后续的钢筋捆扎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捆扎工作,合理配置固定纵筋和箍筋,形成稳固的钢筋骨架。最后,将整个钢筋骨架下沉到指定的位置,确保其与模板紧密贴合。
2.4 模板系统优化与施工精度控制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中,模板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结构几何精度与混凝土成型效果。由于剪力墙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截面尺寸需严格满足设计要求,优化模板工艺成为关键环节。当前施工中,常采用定型化大钢模或铝合金模板系统,其具有刚度高、拼缝少、重复利用率高等优势。施工前需依据结构图进行模板预排版,通过 BIM 技术模拟拼装过程,提前规避管线预埋冲突及拼缝错位问题。安装过程中,采用激光定位仪辅助校正模板垂直度,并通过斜撑与对拉螺栓双重固定,确保浇筑过程中模板体系无位移。针对异形剪力墙或洞口部位,可定制可调节模板组件,结合 3D 扫描技术实时复核尺寸偏差,实现动态调整。此外,模板拆除后需及时进行表面清理与涂刷脱模剂,减少混凝土粘连,延长模板使用寿命。通过上述优化措施,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能有效控制结构尺寸误差,为后续装饰工程奠定精准基础。
2.5 精准完成测量放线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鉴于其空间灵活性有限,精细、严谨的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测量放线作为确保结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剪力墙的灵活性,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应用各种技术手段。这些选择必须基于对施工环境的深入了解,以确保施工完成后的剪力墙既能符合设计要求,又能适应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在测量放线环节,精细化测量是提升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施工人员应利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对每个细节进行精确测量。特别是在测量梁柱等关键部位时,必须严格控制轴线,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复杂,涉及多个施工环节和多种施工工艺 。通过对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和分析可知,只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应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推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参考文献:
[1] 张国宇 . 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11):93-95.
[2] 王会俊 .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05):220-222.
[3] 冯 雷 . 建 筑 工 程 框 架 剪 力 墙 结 构 主 体 工 程 实 施 技 术 [J]. 居业 ,2024,(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