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控制的应用探究
周佐伟
阳新县正恒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竣工验收,施工管理控制都不可或缺。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还能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意义之一,直接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相关。在工程建设环节中,设计、材料、操作等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部分设计结构不合理、材料强度不达标或施工不规范,极易直接或间接引发坍塌、火灾甚至人员伤亡等后果。以近年来地质灾害中的部分建筑垮塌事故为例,多与施工阶段的监管缺位及偷工减料行为直接相关,建筑质量问题在灾害中愈发严重地体现在具体事件中。科学化管理体系在施工安全规范的严格遵循、进场材料检验的落实、操作流程的规范要求以及施工风险的实时监测中,可以规避人为操作失误与系统性缺陷,数字化手段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和传感器实时监控等也使安全预警能力进一步强化。建筑只有在工程管理中把质量和安全置于核心地位,才能成为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可靠屏障。
1.2 提升建筑使用寿命
施工质量控制对建筑寿命与功能性存在直接影响,当建筑质量达到标准时,能够抵御风雨侵蚀或地震、长期荷载等压力,修复频率因材料老化或结构变形而降低,设备失效问题同样可减少。项目管理时,设计方案审核、施工工艺标准化、隐蔽工程验收等环节预防了渗漏、空鼓、沉降等现象。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引入使建设方在选材时优先考虑耐久性材料,耐候钢材、自修复混凝土等材料更受建设方青睐,后期维护成本从而降低。业主的长期使用需求可得到保障,资源浪费也减少,为城市建筑的代际传承奠定基础。
2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控制的应用
2.1 规范施工流程与管理制度
保障工程质量,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与完善的管理制度。项目应当制订细致的施工管理流程,覆盖自材料采购、施工准备工作、工艺操作至质量检查的各个环节,保证施工活动按既定标准有序推进。质量控制标准须精准清晰、可操作性强,实施标准化的作业指导文件,对施工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弱化人为操作的随意特征。必须严格落实质量检查与验收程序,包括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全阶段,保证能及时察觉并整改不合格环节。安全管理、环保措施以及文明施工要求应被列入管理制度,保障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与整体秩序。通过科学流程及制度的规范落实,做到施工环节的连贯衔接,推动工程整体质量与管理效率进步。
2.2 推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
现代建筑施工正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过渡,质量管理里,信息化技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采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施工流程,优化设计思路,预先洞察潜在隐患,提升施工组织及进度管理成效。物联网技术跟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组合在一起,达成施工现场关键指标实时数据的采集,如温度、湿度、振动及结构变形等项,保障施工环境跟结构的安全无恙。搭建数字化质量管控平台,把采集来的数据集中存储与分析,加强施工质量数据的透明度及追溯的便捷性,协助管理人员实现科学决策目标。信息化技术应用对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起到提高作用,还强化了质量控制的即时性与精准程度,切实减少质量方面的风险。
2.3 强化材料与设备质量监管
材料和设备质量直接关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使用时长。要建立严密的材料采购验收体系,从供应商遴选、材料进场检查到使用阶段,全方面把控材料质量。采购阶段要凭借资质认证和检测报告,严格筛择合格供应商,阻止以假充真产品流入施工区域。材料验收得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实施关键性能指标的抽样与复检,保障符合设计及规范的指标。要落实定期维护与性能检测事宜,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作,实现精度稳定,引入质量追踪体系。依靠二维码或RFID 技术将材料与设备批次信息予以记录,便于后续的追踪与管理工作,经由强化监管格局,合理防范材料质量弊病,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无虞与稳定运行。
2.4 完善质量检测与风险预警机制
施工之际的质量检测应采取多样模式,将传统人工检查与以超声波检测、红外成像等为例的先进非破坏检测技术结合,实现全面覆盖及高精度的监控。智能传感设备可实时监测诸如结构变形、应力、温湿度等关键参数,实时体现施工质量的动态情形。依靠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打造风险预警模式,及时察觉异常情形并迅速进行响应,阻止质量问题不断扩散。风险预警系统宜设置多级预警的阈值,实现自动报警与人工干预的结合,保障预警信息精准无误。完善的质量检测及风险预警体系明显提升了施工质量动态管控水平,切实维护了施工的安全环境,让因质量缺陷产生事故的概率有所下降,促进工程顺利告竣。
2.5 强化安全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奖惩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反行为。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确保设施完好有效,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如高处作业时设置安全网、防护栏,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涵盖火灾、坍塌、触电等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救援和处理,减少事故损失。(2)加大安全检查与整改力度。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覆盖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和部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实施跟进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登记安全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和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改。此外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识别和评估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和检查,确保深基坑、高支模等重大危险源支护结构稳定和安全。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为工程项目安全、高效完成提供核心保障。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大幅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减少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工程环境,需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跟智能化途径,创建全面覆盖的质量监督架构。同时,需重视多方协同与不断优化,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朝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高衬 . 智慧建造在住宅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居舍 ,2024,(29):29-32.
[2] 岳冲 .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控制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11):152-154.
[3] 杨桦 .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要点探讨 [J]. 广东建材 ,2023,39(12):158-160.
[4] 林永毅 . 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13):40-42.
[5] 贾海鹏 .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探讨 [J]. 大众标准化 ,2022,(2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