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引领初中德育运用数字技术的举措探究

作者

郑天利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40003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共享、个性化教学、实时互动等,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德育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初中德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与课程思政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探索课程思政引领下初中德育运用数字技术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数字德育资源库,夯实德育基础

数字德育资源库是初中德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传统德育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手中,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机制。数字德育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打破这种局限,实现德育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整合。

一方面,要整合各类德育素材。数字德育资源库应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包括但不限于党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法治案例等。这些素材可以通过数字化处理,利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平台架构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获取和使用。例如,将经典的红色故事制作成动画视频,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漫画,能够增强德育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资源的区域特色与学段衔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初中德育应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地方品牌的数字德育资源。比如,某地区依托当地的红岩联线,打造红岩精神数字传播空间,将红岩精神融入初中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同时,数字德育资源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性,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研发建设数字德育资源,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德育资源体系。小学阶段侧重启蒙道德情感,中学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和提高政治修养,大学阶段侧重理论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数字德育资源库应满足不同学段的教学需求。

三、创新数字德育教学方法,激发德育活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有限。数字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打破这种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场景。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基于 VR/AR/XR、数字孪生等技术,立体呈现并建构虚拟的教学场景。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将历史场景、红色资源、英模事迹等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历史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举,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体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德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是借助智能媒体打造互动式教学空间。智能媒体打造的数字教学空间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空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够在人机互动基础上进行人机智慧协同育人。在初中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媒体开展互动式教学,如通过在线问答、小组讨论、投票表决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智能媒体还可以实现实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法治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媒体设置法律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讨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在线学习等环节的行为数据,绘制学生数字画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精准教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更深入的学习资源和拓展任务。例如,在讲解道德规范时,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道德概念理解不深,于是针对这些学生设计专门的辅导课程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道德规范。

四、完善数字德育评价体系,保障德育质量

数字德育评价体系是初中德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和教师主观评价为主,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等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发展状况。数字德育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德育评价应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维度创设一级数字评价指标,在每个一级数字评价指标项下设计多个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例如,在“道德修养”维度下,可以设置“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等二级指标,对每个二级指标再进行细化,形成具体的三级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评估,动态计算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德育教学质量,形成教育要素、教育过程、教育质效全过程的复合性评价。

另一方面,要实现评价过程的数字化。数字技术能够为德育评价提供强大的支持,实现评价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利用学习行为分析工具可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时长等,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学生学习信息。同时,数字德育评价还可以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线评价平台,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也可以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形成朋辈教育以促进自我成长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

课程思政引领下初中德育运用数字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数字德育资源库,能够整合优质德育资源,为初中德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创新数字德育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完善数字德育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发展状况,保障德育质量。在未来的初中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初中德育的数字化转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数字德育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王平 . 课程思政:初中语文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26):33-35.

[2] 尕藏成来 .“互联网 +η 时代初中思政教育课程德育路径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23,25(0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