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薛辰宸

贵州师范大学(2022 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550025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革。中小学体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还能促进教育的公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学校挖掘传统和新兴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内容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阵地,有责任主动探索并引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让体育课告别单调,变得更有意思。一方面,学校可以大力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像武术、跳绳、踢毽子、抖空竹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运动,都是体育课的好素材。比如在教武术时,学校不仅安排专业教练教学生打初级长拳、太极拳,还可以在课堂上讲讲古代大侠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故事,讲讲武术里“尊师重道”“以和为贵”的道理,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跳绳比赛、踢毽子擂台赛,鼓励学生自己编排花样,把这些传统项目玩出新鲜感。

另一方面,学校要紧跟潮流,引入飞盘、攀岩、轮滑、旱地冰壶这些新兴运动。现在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飞盘运动简单易上手又充满竞技性,学校可以先在体育课上教基础的传接盘技巧,再组织班级联赛,让学生在奔跑、传接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体育馆内搭建攀岩墙,邀请专业教练指导学生掌握攀爬技巧和安全保护方法,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克服恐惧。通过把传统与新兴项目结合,学校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真正爱上体育课。

二、老师把体育和其他学科结合,让体育课更有深度

老师是课堂的“指挥官”,想要让体育课更有内涵,关键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围墙”,把体育和其他学科巧妙融合。比如在教跑步时,老师不再只是让学生机械地绕圈,而是结合生物知识,和学生讨论“为什么跑步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会变得急促?”通过播放人体血液循环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明白运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还会教学生用手机 APP 或手环监测心率,学会根据数据调整运动强度,把体育课变成生动的生理健康课。

在篮球、足球等球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物理知识。比如教投篮时,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投篮角度、力度和抛物线的关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角度的投篮轨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45 度角更容易投进;在教足球射门时,讲解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影响球的速度和旋转。此外,在教学中将艺术和历史融入体育课。教武术操时,配上激昂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刚柔并济的美感;在教射箭、蹴鞠这些项目时,讲讲它们在古代的发展故事,让学生穿上汉服体验古人的运动方式。这样一来,体育课不再只是“傻练”,而是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三、老师根据生活和地方特色,设计实用的体育课

老师在设计体育课时,要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课堂上学到的技能真正能用在生活里。比如针对现在学生居家时间多的情况,老师有针对性的专门教一些简单有效的家庭健身动作,像靠墙静蹲、平板支撑、亲子瑜伽等,录制视频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布置“家庭运动打卡”任务,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考虑到校园安全,老师可以设计“紧急疏散体能训练”课程,模拟火灾、地震等场景,教学生如何弯腰捂鼻快速撤离,如何在狭窄通道中灵活移动,把体育课变成实用的安全技能课。

同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沿海地区的学校,如和当地的帆船俱乐部合作,让学生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操控帆船、冲浪,感受与海浪搏击的刺激。山区学校则可以组织登山、徒步活动,带着学生认识家乡的山脉河流,教他们辨别方向、使用地图,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锻炼耐力和意志力。在少数民族地区,老师可以把竹竿舞、摔跤、射箭等民族传统运动搬进课堂。比如苗族学校的竹竿舞课上,学生跟着鼓点在开合的竹竿间跳跃,既锻炼了协调性,

结束语: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多样化教学内容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还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挥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后,当前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多样化内容教学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去探索和开发更具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航硕 . 体育游戏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价值及应用 [A]2024 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 [C].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 , 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4:5.

[2] 张 宏 杰 . 浅 谈 中 小 学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J]. 考 试 ( 教 研版 ),2008,(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