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阶段性策略

作者

张立靖

吉林省白山市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 "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的教学要求。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在丰富语言积累、养成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复述能力作为衡量阅读成效的核心指标,是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内化重构后,运用个性化语言进行清晰表达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深化文本理解层次,培育逻辑思维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构建科学的复述能力阶段性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价值。

一、低学段:依托直观媒介,构建复述认知

1. 绘本载体与图像复述

低学段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据认知主导地位。绘本凭借生动具象的画面叙事与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成为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优质资源。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绘本的图像叙事功能,引导学生通过有序观察画面元素,运用生活化语言描述故事场景与核心情节。以《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聚焦大兔子与小兔子的肢体互动图像,通过 " 你看到了什么动作 "" 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 等问题链,激活观察思考。在逐页共读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图像线索,用短句完成单页内容的即时复述。这种基于图像支撑的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 感知 - 理解 - 表达 " 的复述认知模型,掌握最基础的叙事表达方式。

2. 故事文本与关键词复述

针对低学段学生记忆特点,选取情节简单、角色鲜明的故事类文本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提取故事中的核心要素关键词,构建复述的思维支架。如《小红帽》教学中,师生协同梳理 " 小红帽、外婆、大灰狼、森林、猎人" 等关键角色与场景词,形成可视化的关键词图谱。教师先进行示范性复述,展示如何运用关键词串联情节:" 可爱的小红帽要去森林看望外婆,路上遇到了狡猾的大灰狼 ......" 再组织学生模仿练习,通过关键词的提示作用降低复述难度。这种训练方式能帮助学生把握叙事核心线索,提升复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后续复杂复述奠定基础。

二、中学段:丰富方法体系,提升复述品质

1. 详细复述与结构化梳理

随着认知能力发展,中学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开展详细复述训练。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通读全书基础上,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度研读,通过结构化工具梳理叙事要素。以《夏洛的网》"威尔伯获救"章节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制作多维表格,系统整理人物(威尔伯 / 夏洛 / 弗恩)、时空(谷仓 /特定时段)、事件要素(危机起因 / 织网经过 / 获救结果)等关键信息。学生在表格梳理过程中完成对细节的深度加工,复述时依托结构化信息框架,能全面再现情节发展脉络与人物互动细节。这种训练既强化了文本分析能力,又提升了复述的条理性与丰富度。

2. 简要复述与核心概括

在详细复述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与提炼能力。简要复述要求学生剥离次要信息,聚焦核心情节进行精炼表达。教师可设计梯度化提问引导思维聚焦,如《草房子》教学中,通过 " 桑桑在油麻地经历了哪些关键事件?"" 这些事件中最能体现成长的是哪几件? " 等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 " 纸月的友谊滋养 "" 杜小康的困境互助 "" 秦大奶奶的生命启示 " 等核心情节。组织学生基于核心情节进行连贯性复述,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这种训练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进从" 全面再现" 到" 精准提炼" 的能力跃迁。

三、高学段:深化理解创生,开展创造性复述

1. 想象拓展与情节创编

高学段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可开展创造性复述训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基础上,对叙事元素进行合理拓展。如《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后,设计开放性任务:" 若鲁滨逊继续留在荒岛,会发展出怎样的生存新形态? " 鼓励学生结合原著设定,创编 " 荒岛农业革新 "" 土著文明交往 "" 生态家园构建 " 等延伸情节。学生在复述新编故事时,需兼顾原著逻辑与创新表达,既深化了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又发展了想象创造能力。这种训练突破了机械复述的局限,实现了从" 理解再现" 到" 创新表达" 的高阶转化。

2. 角色体验与心理叙事

通过角色代入式复述深化文本解读,教师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人物,深入剖析其性格特征与情感变化,以第一人称进行内心独白式复述。在《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 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别从诸葛亮、周瑜视角进行心理叙事。如诸葛亮视角复述:" 周瑜以造箭为名设下陷阱,我早已观天象知大雾将至。待船只靠近曹营,只需擂鼓呐喊,多疑的曹操必下令射箭,十万支箭唾手可得......这种复述要求学生精准把握人物心理活动与性格逻辑,通过个性化语言展现角色特质。训练过程既提升了文本鉴赏能力,又增强了复述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四、教学实施保障策略

1. 情境化激励机制构建

兴趣是能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教师需创设多元阅读情境激发复述热情。通过" 班级读书论坛"" 故事剧场"" 复述达人赛" 等活动形式,搭建展示平台;

建立 " 星级评价榜 ",从内容完整度、语言流畅性、表达生动性等维度进行过程性记录;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 阅读勋章"" 故事大王" 等荣誉激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逐步建立复述自信,形成 " 乐于阅读 - 善于复述 - 爱上表达" 的良性循环。

2. 精准化指导体系建立

实施分层指导策略,针对不同学段特点系统教授复述方法。低学段侧重图像观察与关键词提取方法训练,通过 " 看图说句 "" 词串成段 " 等微练习夯实基础;中学段强化结构分析与概括提炼能力,开展" 表格梳理"" 情节导图" 等专项训练;高学段注重想象拓展与角色分析,设计" 情节续编"" 心理独白" 等创意任务。通过示范讲解、小组互导、个别辅导的三级指导模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方法支持。

3. 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

构建 " 三维多元 " 评价框架,从内容维度(准确性 / 完整性)、语言维度(流畅性 / 生动性)、思维维度(逻辑性 / 创造性)进行全面评估。采用 " 教师点评 + 同伴互评 + 自我反思 " 的立体评价方式:教师侧重方法指导与成长轨迹追踪;同伴评价聚焦优点发现与建议提出;自我反思注重过程回顾与目标设定。通过评价报告单、成长档案袋等载体,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进功能。

总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复述能力培养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科学的阶段性培养体系。低学段依托直观媒介建立复述认知,中学段通过方法优化提升复述品质,高学段借助创意表达实现能力跃迁,辅以情境激励、精准指导与多元评价的保障策略,形成完整的培养闭环。实践表明,这种分阶段、有梯度的培养模式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显著提升复述能力,促进语言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探索整本书类型与复述策略的适配性研究,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窦桂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3] 王崧舟。语文思维训练与复述能力培养 [J]. 语文教学通讯,2020(12):45-48.

[4] 吴忠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