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智能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
喻帮梅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 402360
引言: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财务管理作为高校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操作与纸质文档,存在信息处理速度慢、准确性低、决策支持能力弱等问题。而财务智能化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与报告,极大地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支持能力。因此,探讨财务智能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转型路径,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智能化概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财务智能化已成为财务管理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正重塑着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与管理体系。财务智能化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财务流程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实现财务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处理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财务手工操作和简单电算化的局限,赋予财务工作更高的效率、精准度和前瞻性。从特征上看,财务智能化具有高度自动化。它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录入、核算等基础工作,大幅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为错误风险,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与准确性。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对海量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财务智能化还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能够实时监控财务状况,及时反映业务变化,使管理者能迅速做出调整和决策。
在应用场景方面,财务智能化贯穿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预算编制中,借助智能算法和历史数据,能更科学合理地预测收支,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在成本控制上,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成本波动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在财务报告生成方面,可自动抓取数据、生成报表,并进行智能解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清晰、易懂的财务信息。财务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为企业和组织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推动财务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高校财务管理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财务智能化浪潮推动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层面,高校财务系统与新技术融合存在困难。现有财务软件多为传统模式,功能单一,难以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无缝对接。而且,技术更新换代快,高校若要紧跟步伐,需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这对于部分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压力巨大。同时,数据安全也是一大隐忧,财务数据包含学校众多敏感信息,在智能化转型中,数据传输和存储环节增多,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遭受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
人员方面,财务人员素质与转型需求不匹配。传统财务人员习惯于手工操作和简单电算化,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缺乏数据分析、智能工具使用等技能,难以胜任智能化财务工作。而且,高校缺乏对财务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无法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转型要求。
管理层面,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根深蒂固。高校长期形成的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使得财务管理在决策支持、风险防控等方面作用发挥不足。同时,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严重,财务数据与其他业务数据难以共享和协同,导致财务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影响财务管理转型的整体推进。此外,转型过程中还面临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指导智能化财务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策略建议
在财务智能化迅猛发展的当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已成为提升管理质量、契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为实现这一转型目标,高校需从多方面综合施策。
技术投入与系统升级是转型的基础支撑。高校应加大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与资源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与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对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构建一个集成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从数据采集、录入到核算、报表生成等环节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性。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学校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升是转型的关键因素。高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新技术、新业务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与指导,帮助财务人员掌握智能财务工具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鼓励财务人员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与职业资格考试,拓宽知识面与视野。此外,积极引进具有智能化财务管理经验与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充实财务团队力量,为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体制与流程的优化是转型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战略财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与学校的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去除繁琐、不必要的环节,建立简洁、高效的业务流程。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与制约,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与
完整。
加强业财融合与协同合作能推动转型深入发展。促进财务部门与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的深度融合,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让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需求,为业务活动提供精准的财务支持与决策建议,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
总结: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在财务智能化浪潮下势在必行。为此,高校要加大技术投入以升级系统,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与能力,优化管理体制与流程,同时加强业财融合与协同合作。多管齐下,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契合学校发展需求,为高校的长远稳健发展筑牢坚实的财务根基。
参考文献
[1] 张宇波 , 钟灿涛 , 何平 , 齐昕 . 高校固定资产多源分类标准协调优化策略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1-6.
[2] 庄佳.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J].中国集体经济 , 2025, (22): 169-172.
[3] 吴艳琴 , 张焱林 , 曾刚 , 柴红玲 . 高校智能财务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业财融合视角 [J]. 会计之友 , 2025, (15): 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