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刘羽 杨菊 潘跃

云南孚尔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650200

   

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重金属在食品中的残留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旦进入人体,会在体内蓄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1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多方面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公众健康层面来看,重金属在人体内具有蓄积性,即便低剂量长期摄入也会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像铅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汞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精准的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避免其进入人体,为公众健康筑牢防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它是保障市场秩序的关键。监管部门借助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抽检,可严厉打击违规添加、环境污染导致的重金属超标等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灵敏度与精准度有待提升

当前部分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虽能检测出一定含量的重金属,但在面对痕量甚至超痕量重金属时,灵敏度与精准度略显不足。以一些传统检测方法为例,在复杂食品基质中,重金属元素可能与其他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干扰检测信号,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比如在检测富含有机质的食品中铅元素时,有机物可能会影响检测仪器对铅特征信号的识别,使得检测下限升高,无法准确检测出极低含量的铅残留。

2.2 样品前处理复杂且易引入误差

食品样品成分复杂多样,在检测重金属残留前需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步骤,以消除干扰物质的影响。常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消解、萃取、分离等,这些过程不仅操作繁琐、耗时较长,还容易引入误差。例如,在消解样品时,消解条件如温度、时间、消解剂的选择和用量等,都会影响消解效果。如果消解不完全,重金属元素可能无法完全释放出来,导致检测结果偏低;而消解过度则可能使某些重金属元素挥发损失,同样影响检测准确性。

2.3 检测成本较高限制广泛应用

先进的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等高端检测设备,价格高昂,购置成本巨大,而且后续的维护、校准和耗材费用也不低。对于一些基层检测机构和小型食品企业来说,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专业检测人员的培养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目前市场上既懂检测技术又熟悉食品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3 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策略

3.1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检测灵敏度与精准度

持续投入科研资源,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改进现有检测技术,如对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优化,通过研发新型光源、优化原子化器结构等方式,提高其对重金属元素的激发效率和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下限,能够精准检测出食品中痕量甚至超痕量的重金属残留。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兴检测技术,如基于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增强检测信号,提高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3.2 优化样品前处理流程,减少误差引入

深入研究食品样品特性,针对不同类型食品开发个性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案。简化前处理步骤,采用新型的消解、萃取和分离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微波消解技术具有消解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消解完全等优点,可替代传统的湿法消解,减少消解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损失和杂质引入。同时,加强对前处理试剂和器皿的质量控制,选择高纯度的试剂和专用的器皿,避免因试剂和器皿污染而干扰检测结果。

3.3 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广泛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生产性价比高的检测设备和试剂。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检测设备和试剂的价格更加亲民,便于基层检测机构和小型食品企业购置和使用。同时,加强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培训,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检测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测水平。

3.4 加强标准制定与监管,保障检测结果有效性

完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标准体系,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明确不同食品类别中各种重金属的最大残留限量,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明确的依据。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和资质。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检测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检测目的、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将朝着快速、简便、现场化、多技术联合应用、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食品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现状与对策 [J]. 李佳辉 . 食品安全导刊 ,2024(27)

[2]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J]. 杨囡囡.食品安全导刊 ,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