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李倩楠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巩固庄中学 07255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承载着深厚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新火相传的文化基因。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选产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之中,不仅能为课堂注入更为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锤炼他们的道德品质,通过政治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一、精选内容,找准文化与政治的结合点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关键在于选择那些与课程知识点直接相关、价值导向高度一致的文化内容。教师需要精准把握,避免内容过于宽泛或零散,应集中选取最能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方面,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讲解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时,可以自然地引入古代“民惟邦本”“天下为公”的思想观念。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土壤。探讨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时,可以联系历史上“礼法并重”的治理实践,让学生理解法治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现代法治建设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在强化学生道德修养层面,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汇点清晰可见。比如讲授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时,融入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诚信”的论述,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道德格言,能够使抽象的价值观变得形象具体、易于理解。这些流传千年的道德箴言,为学生践行现代公民道德提供了生动的参照。对于哲学与文化模块中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是极好的理解桥梁。如讲解普遍联系观点时,可以结合“天人合一”思想所体现的整体性思维。在阐释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时,利用“阴阳相生”的辩证观念进行辅助说明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借助太极图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矛盾双方的关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熟悉而贴切的认知入口。
二、融入课堂,在设计与情境中自然渗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关键在于避免生硬堆砌,而是让文化元素自然渗透到教学各环节,成为学生理解政治理论的桥梁。以下将以部编版“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说明具体操作方式。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可播放少年京剧演员王泓翔演唱的现代版《梨花颂》视频片段。学生原以为京剧“缓慢枯燥”,但空灵嗓音与创新旋律瞬间吸引注意。教师顺势提问:“传统京剧为何能焕发新魅力?”由此引出文化创新主题,既打破刻板印象,又为新课埋下探究线索。
(二)课中阐释深化理解
在讲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时,分步嵌入传统文化分析:先播放《百家讲坛》解析梅兰芳改革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梅派艺术在保留京剧唱腔基础上,融入青衣身段与时代服饰的创新,印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内涵。接着,呈现梅葆玖的访谈观点:“京剧魂不能动,但可借鉴交响乐吸引年轻观众”。学生由此理解“博采众长”需坚持“以我为主”,明确文化创新需守正出新。最后,结合京剧从街头杂剧到国粹的演变史料,组织小组分析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最终归纳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这一核心观点,使抽象理论具象化。
针对“创新中的错误倾向”这一难点,引入争议案例: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中模特头戴京剧头饰走秀。组织学生辩论——“这是创新还是糟蹋?”支持方认为融合时尚是突破,反方强调剥离戏曲精神的符号化即失真。教师最后点拨:“创新需尊重文化基因,警惕形式主义”,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深化对“正确文化方向”的理解。上述设计中,京剧从导入的“兴趣触发点”逐步转化为课中的“知识载体”,最终成为思辨的“价值判断情境”。学生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转化逻辑,既掌握文化创新理论,也体会到政治课程中“坚守文化主体性”的现实意义。
三、活用方法,让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
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需要把握三个要点:选材精准、时间控制和引导得法。比如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可选取《孟子·告子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段文字。教师先解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现代含义,再组织学生分组诵读。诵读后设置古人如何看待挫折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行讨论。整个过程控制在 10 分钟内,既保持课堂节奏,又能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课堂辩论活动的关键在于选题设计和过程把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为例,可围绕传统孝道与现代家庭观展开辩论。教师先讲解《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伦理观念,再引入当代家庭代际关系的现实案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分别从传统文化继承和现代家庭关系重构的角度展开辩论。辩论结束后,教师需要明确总结:传统孝道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责任意识,现代家庭关系则更强调平等沟通,二者在尊老爱幼的基本原则上具有一致性。
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是一个持续探索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树立融合意识,在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和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选内容、巧妙设计、活用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让传统文化不再是课堂的装饰品,而成为学生理解政治理论、认同核心价值、提升人文素养的活水源泉,切实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育人效果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白昀轩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意蕴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98-100.
[2] 张文婷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5(9):141-144.
[3] 谌琼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传承探究 [J]. E 动时尚 ,2024(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