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转化应用研究
彭明辉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栋梁的摇篮,肩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度不断提升,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通过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并对这些文化进行转化应用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并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涵盖经典文献学习的同时,可以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构建“文化 + 思政”知识传授体系
高校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的转化应用,重点是要把文化资源从课本角落请到课堂中央,让显性的思政知识点和隐性的文化浸润紧密结合。以思政理论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不用刻意进行文化专题堆砌,而是应寻找文化思想和思政目标的共鸣点 [1]。比如教师讲解共同富裕时,与其单纯说政策,不如先念一段《礼记·礼运》当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原文,再带领学生探讨古代人追求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和今天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不是都藏着相同的期待?这样一对比,学生就懂了共同富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存在文化根脉。再如,思政教师讲解爱国主义时,可以结合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时的时代背景,再联系近代的林则徐、詹天佑,还有当代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家国情怀蕴含的精神力量。这样一来,家国情怀就从文字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力量。
二、搭建“体验 + 感悟”文化践行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只在课堂上讲传统文化,并不能让学生对其牢固记忆,或是深入感悟。高校需要搭建文化践行平台,让学生摸得着、做得到,这样他们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每年春秋季高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实践周活动,不是简单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学校讲座,而是开工作坊,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利用工具和材料,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教导下进行非遗制作。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材料和工具在皮影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画影人、缝关节,并思考如何让影人动起来。另外,高校还可组织文化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进入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场所进行实地调研,整理这些场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写作调研报告,阐述自己的调研收获和对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体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会积极对其进行传承,还能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能随之增加。
三、营造“浸润 + 熏陶”思政育人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与文化活动,能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在校园空间打造上,高校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避免盲目堆砌符号。比如,高校可以在教学楼走廊打造文化长廊,精选《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经》“上善若水”等经典名句,配以简洁的注释和插画,让学生在上下课途中就能体会到传统文文化的智慧。再如,高校可在校园湖畔建设国学苑,摆放孔子、屈原等文化名人的雕像,并设置石桌石凳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经典、交流感悟。这些对于校园外在环境的布置并未刻意追求高大上,而是贴近学生生活,营造了良好思政育人氛围,让传统文化真正转化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
成。
另外,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高校还可组织常态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3]。比如每年清明时节,高校可以组织缅怀先贤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自祭扫烈士纪念碑,并让他们诵读屈原的《离骚》、讲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事迹,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理解相结合,传递家国同怀的理念。再如,高校可在中秋佳节时组织诗词咏月茶话会,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经典诗句,同时交流对亲情、友情的感悟,这样他们在诗词的意境中就能凝聚集体意识。还有在冬至当天,高校食堂可提供工具让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教师则会讲述冬至阴阳转换的文化内涵相关内容,或是介绍北方吃饺子防冻耳的民俗故事,让学生们在热闹的氛围中强化集体归属感,提升文化认同感。再者,一些高校还可借鉴古代书院制的育人观念,在宿舍区域开展读书会、礼仪培训等活动,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阅读《弟子规》等经典,讨论如何与室友和谐相处、如何礼貌待人等,向他们传递修身、齐家的传统文化理念,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文明引导,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
结语
综上,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且,高校思政教育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了传承和创新传统优秀文化,更为了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就需要积极探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应用的策略,以便让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本次研究发现,构建“文化 + 思政”知识传授体系、搭建“体验 + 感悟”文化践行平台以及营造“浸润 + 熏陶”思政育人氛围是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应用的有效策略,也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龙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J]. 文教资料 ,2025,(15):84-87.
[2] 王永杰.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与实现路径 [J].秦智 ,2025,(07):52-54.
[3] 任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N]. 河南经济报 ,2025-06-17(010).
彭明辉,1978 年 7 月,女,汉族,定州,大学本科,政工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