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面向日常生活的老年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整合

作者

刘春新 褚超

枣庄市峄城区社区警务中心 山东枣庄 277300 枣庄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枣庄 277300

引言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健康问题已从单纯疾病治疗扩展至日常生活能力维护与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当前服务供给存在资源分散、衔接不畅等问题,影响服务可及性与有效性。社会工作介入能够弥补这一缺口,通过整合医疗与非医疗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支持网络。探讨服务整合路径,对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复杂化,仅依靠传统医疗体系难以满足其多元化需求。老年健康不仅涉及疾病治疗,还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维护、心理健康支持、社会参与促进等多维度内容。社会工作以其人本关怀和系统视角,能够有效弥补医疗服务的局限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评估老年人的个体需求,整合家庭、社区及社会资源,提供个性化支持方案。例如,针对慢性病老人,社会工作者可协调医疗护理与居家照护服务;针对孤独老人,可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社会融入。此外,社会工作还能在健康宣教、权益保障、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帮助老年人提升自主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因此,社会工作介入是应对老年健康问题、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 服务供给现状

当前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呈现碎片化特征,医疗、社区、家庭等服务体系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医疗机构主要关注疾病治疗,而社区服务多集中于基础活动组织,家庭照护则因缺乏专业支持而负担沉重。这种分割状态导致老年人难以获得连续、协调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出院老人常面临康复护理断层问题,居家养老者难以及时获取专业健康指导。此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地区健康服务可及性较低。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不足,未能形成长效支持机制。信息技术应用虽有所发展,但智慧健康服务普及率不高,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制约其利用效率。

3 服务整合实施路径

3.1 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老年健康服务整合的首要路径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打破医疗、民政、社保、社区等领域的行政壁垒。政府应牵头成立老年健康服务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决策平台。例如,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资源调配,民政部门统筹社区养老服务,社保部门完善医保支付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作的服务网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统一服务标准、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减少资源重复投入和服务空白,确保老年人在医疗、康复、照护、社会支持等方面获得无缝衔接的服务。

3.2 推动医疗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当前医疗服务与社区健康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老年人出院后往往面临照护断层问题。因此,需加强医疗机构与社区服务中心的协作,建立双向转诊和健康管理联动机制。医院可设立老年健康管理科室,负责出院患者的康复计划制定,并与社区医生、社工、护理员共同跟进后续服务。社区则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慢性病监测、居家访视、健康宣教等活动,确保医疗干预与日常生活照护的连续性。此外,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全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组成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闭环服务模式。

3.3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是优化老年健康服务的重要支撑,应推广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终端等,实时采集老年人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数据,并通过云平台传输至医疗机构或家庭医生,实现风险预警和及时干预。同时,建设统一的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医疗记录、社区服务、家庭照护等数据,方便不同服务主体调取信息,避免重复问诊和资源浪费。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可开发适老化智能应用,提供语音交互、一键呼叫等便捷功能,并加强子女或社工的辅助使用培训。此外,鼓励发展线上健康咨询、远程会诊、药品配送等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健康管理。

3.4 培育专业化老年健康服务队伍

服务整合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应加强老年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者、护理员、康复师等专业人才培养,设立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其跨学科服务能力。高校和职业院校可开设老年健康管理相关课程,培养具备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复合知识的人才。同时,建立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和服务质量。此外,可借鉴国际经验,推广“社工 + 医护 + 志愿者”团队服务模式,由社会工作者负责需求评估和资源链接,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指导,志愿者协助日常陪伴和活动组织,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供给体系。政府可通过补贴、表彰等方式激励人才投身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缓解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3.5 完善政策保障与长效投入机制

服务整合的可持续性依赖于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明确老年健康服务的财政投入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健康设施建设、智慧养老技术推广和专业人才培养。医保支付体系需优化,将预防性健康管理、居家护理、心理干预等服务纳入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税收优惠、PPP 模式等吸引企业投资老年健康产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投入格局。此外,建立服务监督评估机制,定期考核服务整合成效,收集老年人反馈,动态调整政策,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和服务质量提升。只有通过制度化的保障,才能实现老年健康服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3.6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支持网络

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成为健康服务整合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构建覆盖全面、响应及时的服务支持网络。首先需要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需求摸排机制,通过定期入户走访、健康筛查等方式,精准掌握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培育发展社区互助组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形成邻里互助的良好氛围。重点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保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置。

结束语

老年健康服务整合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策略,需要政策、技术、人才及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协同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有助于打破服务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提升老年人的自主生活能力与社会参与水平。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本土化实践模式,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茹茹 . 老年友好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提升研究[D]. 西华大学 ,2024.

[2]刘海桃,顾东辉,高海珍.宏观社会工作如何更好地参与老年健康服务?[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27(13):1645-1650+1660.

[3] 商雨鑫 . 发展性小组介入社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实务研究 [D]. 辽宁大学 ,2023.

[4] 陈少怡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5] 唐小茜 , 丁浦金 , 庞文 .“ 健康老龄化” 视阈下老年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化路径研究——以老漂族“茶里人生”项目为例 [J]. 福建茶叶 ,2023,45(01):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