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序”思想嵌入济宁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董书兰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272037
引言
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礼序”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和道德规范,对乡村文化治理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汶上县次邱镇郑楼村为例,研究儒家“礼序”思想嵌入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1 儒家“礼序”思想的内涵
“礼”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准则。“礼序”强调通过“礼”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使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各守其分,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儒家“礼序”思想涵盖了家庭伦理、社会交往、政治治理等多个层面,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等。
2 郑楼村乡村文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治理主体单一
目前,郑楼村乡村文化治理主要依赖村两委,社会组织和村民的参与度极低。村两委在文化治理中虽承担着重要责任,但精力与资源有限。一方面,村两委成员多忙于处理村里的行政事务、经济发展等常规工作,难以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文化治理的细致规划与长期推进中。另一方面,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支持,使得文化治理工作开展受限。而社会组织方面,由于缺乏引导和激励措施,没有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治理中。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文化治理是政府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2 文化治理理念落后
部分村干部对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秉持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他们看来,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文化建设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这种观念导致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资金和资源优先向经济领域倾斜,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在文化治理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思维,习惯于按照上级指示和传统方式开展工作,不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
2.3 文化资源整合不足
郑楼村拥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活动、民间手工艺等,但这些资源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利用。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个文化资源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例如,村里的传统民俗活动只是在特定节日偶尔举行,没有进行系统的策划和推广,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持续的影响力。民间手工艺虽然具有一定的特色,但缺乏传承和创新,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3 儒家“礼序”思想嵌入郑楼村乡村文化治理的策略
3.1 以“礼序”规范村规民约,重塑乡村秩序
儒家“礼序”强调社会秩序的规范与和谐,郑楼村可将其融入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中。组织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文化学者以及村民代表共同研讨,依据“礼序”中尊老爱幼、长幼有序、邻里和睦等理念,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且具有权威性的村规民约。
3.2 借“礼序”举办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认同
“礼序”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郑楼村可以借助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来传播和弘扬这一思想,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农事活动,开展具有“礼序”特色的文化庆典,如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按照“礼序”规范进行祭祀流程,让村民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的相连,强化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在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时,融入团结协作、尊卑有序等“礼序”元素,通过比赛规则的制定和活动组织,引导村民遵守秩序、尊重对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3.3 依“礼序”培育乡贤文化,发挥引领作用
乡贤在乡村文化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郑楼村可依据儒家“礼序”思想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挖掘和选拔村内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文化素养和社会影响力的乡贤人士,建立乡贤人才库。通过举办乡贤座谈会、乡贤文化节等活动,为乡贤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传播“礼序”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鼓励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和文化建设,如出资修缮古建筑、资助贫困学生、组织文化活动等,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村民树立榜样。
3.4 用“礼序”优化乡村教育,传承文化基因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郑楼村可将儒家“礼序”思想融入乡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传承乡村文化基因。在村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将“礼序”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礼仪实践等,让学生了解“礼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教导学生在校园内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关爱长辈,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聚焦于儒家“礼序”思想嵌入济宁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汶上县次邱镇郑楼村为典型案例展开深入剖析。通过对郑楼村乡村文化治理现状的实地调研与全面分析,我们清晰洞察到儒家“礼序”思想在乡村文化治理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价值,同时也明确了其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儒家“礼序”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尊卑有序、长幼有伦、和谐共处等理念,与乡村文化治理中追求的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文化传承发展等目标高度契合。
参考文献:
[1] 儒家传统“礼”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 [J]. 胡孝红 ; 郭泽东 . 三峡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06)
[2] 中国传统礼仪对维护社会治安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J]. 李梅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