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调适策略研究
陈吉强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涌宝完全中学 675812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调适的价值
(一)促进学业发展,提升学习效能
在“双减”政策环境下,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物理学科因其抽象特性与逻辑属性,依然对学生学习形成阻碍。心理调适通过协助学生克服畏惧困难的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令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物理学习。借助认知重构的方法,学生可重新考量物理学习的意义,将“难题”视作“挑战”而非“负担”,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绪管控,学生可缓解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维持稳定的注意力与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韧性
物理学习过程里的挫折与难题,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关键时机。心理调适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分析失败缘由,调整学习策略,助力学生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也就是坚信能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得以提升。例如,在实验操作出现失败的状况时,学生要是能够借助情绪调节方法保持冷静,并从失败当中总结经验,其抵抗挫折的能力会得到显著增强。除此之外,心理调适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意识,让学生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更具勇气与信心。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理学习心理调适策略
(一)营造支持性课堂氛围,增强学习归属感与安全感
从理论角度而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归属感和安全感属于个体基本的心理需求。只有当需求获得满足,个体才能够更顺利地追寻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若课堂环境缺少支持性,学生容易由于惧怕犯错、担忧遭受嘲笑,而将学习上的困惑隐匿起来,这会对知识的吸收以及思维的拓展形成阻碍。“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尤其需要通过塑造支持性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根基。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教学为实例,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设置“我的反射小发现”分享环节。在学生完成光的反射实验操作之后,不要匆忙对实验结果的正误予以评判,而是鼓励每位学生分享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即使是看上去“错误”的发现,例如“我察觉到当光线垂直射向镜面的时候,反射光线似乎和入射光线重合了,不过不确定是否正确”。此时教师要给予认可,称赞学生观察仔细,并引导全班同学针对该发现展开探讨,一同验证结论。对于实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旁,轻声指导操作流程,而非在众人面前指出其不足。如,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和接纳,消解因担心表现不好而产生的心理负担,进而提升对物理课堂的归属感以及学习的安全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进程之中。
(二)优化教学与作业设计,缓解学业焦虑与压力
“双减”政策实行后,让学生学业负担得以减轻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与作业设计进行优化。若依旧采用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及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就会让学生的学业焦虑与压力进一步加剧,这对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以及培养学习兴趣都是不利的。因此,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与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高效掌握知识,有效缓解学业焦虑。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与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传统单纯讲解理论的模式作出改变,选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比如设定“制作简易电磁铁”教学项目,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里的基础内容,自行思考电磁铁的构成、工作原理等相关问题,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共同策划制作方案。在制作过程当中,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角色,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协助,像解答学生在挑选材料、连接电路等环节碰到的疑惑。如此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减轻因为作业量过多、内容枯燥而带来的学业压力,进一步缓解学业焦虑。
(三)加强学法与心理指导,提升自主调节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积极的掌控者,可借助设定学习目标、监督学习进程、评价学习成果等手段,主动地对自身学习行为加以调适,以达成最优学习成效。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故而,强化学习方法以及心理方面的引导,契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相关要求,能够助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办法,妥善应对学习期间的心理问题,进而增强自主调适能力,推动物理学习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为例,鉴于浮力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期间极易遭遇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着重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传授给学生“类比迁移法”,指引学生把浮力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压力与压强”知识展开类比,通过对液体对物体压力差的剖析,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间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引导。当学生在解答浮力计算题碰到困难,出现焦虑情绪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告知学生“遇到难题是常见现象,这是学习必经的一个阶段,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指导学生运用“分解问题法”,把复杂的浮力计算题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如先确定物体的浮沉状态、计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逐步予以解决。通过学习方法与心理引导措施,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心态及行为,增强自主调适能力,在遇到学习问题时能够主动积极应对,提升物理学习效率。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增强,心理因素在学业表现里的作用越发显著。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调适不仅是应对政策变化的适应性举措,实则是培养学生积极认知、情绪管控以及抗挫能力的过程,体现的是科学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协同发展,更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路径。通过政策优化、家校社协同和个体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学业压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心理基础。未来需持续关注个体差异,完善支持体系,确保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希凤 .“唤醒”与“款待”教学——实现初中物理学习方式优化的有效尝试 [J]. 中学物理 ,2019,37(24):2-5.
[2] 朱加强 . 克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畏难心理的方法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2018,(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