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作者

胡建矿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第七小学 安徽淮南 232072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地公开发表对教学解题方法思路的创新见解,从积极参与情境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每带领几个小学生一起去行走一条弯折曲径状的状型小路,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产生很大量的启发,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语文数学的实际兴趣性也势必会大大增强。有利于充分拓展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自主创新思维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实际互动合作,在整个课堂当中学生之间不仅因此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广泛性的深入讨论,能够共同寻找并得到更多的帮助,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和方法。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对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会独立思考

数学教育是一种有着深厚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化的课程,它能够启发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求新、求异、求变的技能。几何学习要求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但是,只有当孩子对某一东西喜欢,才能够进一步深入地探究,进而获取更多的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且有机会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是衡量他们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准,它还有助于他们有效地了解和运用所学专业。

数学教学内容源自日常生活,它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有可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进而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当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发觉书本上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这样他们就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有些孩子并不满足于这种教学方式,他们会开始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仅觉得书本上的内容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会在生活中发掘难题,培养他们解题的综合能力,进而使理论结合实际,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初步培养出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创新”时,孩子们会发现,这门课程不仅具备解题弹性,而且教师也可以灵活多样地采用各种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考水平。“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思考方式,而是一种将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变化和整合的过程。当面对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应该拥有更加灵活的思考方式,不仅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且要学会让问题自动适应,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解题的能力。

(三)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知识内涵应该被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认识体系,这种体系既具备系统化又具备逻辑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快速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数学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比如,“三角的面积”这一知识,学生曾经在三年级下册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年级下册也曾经深入理解了三角形,而且在之前也学会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其推导方法。由于数学课本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特点,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当不断回忆以前的知识点,并努力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能力。创新是一个独特的思维模式,它具备创新性、灵活多样、开放性和精细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联想所学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由于回忆的增加,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和灵活,对培养发散性思维有着重大意义。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营造激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充分发展和激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新的知识、新问题、新手段和方法。在这种小学数学的学习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就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自己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其形成了创新的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使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充分地展开了想象、开辟思维,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性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本身就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和主人,学生也只能成为一个配角和受众。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应当突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学生们都能够无拘无束,并且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互相交换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多种解题的思路。

(二)追问与反问,提升思维层次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追问能使学生陷入认知冲突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追问就是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理解了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当学生回答不完善时,教师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最终能够让起始问题得到解决。追问的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让问题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追问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被教师追问”走向“主动的自我追问”,形成问题意识。学生在追问当中进行思考,在思考当中进行感悟,在感悟当中获得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思维层次。教师还可以适时做出故作疑惑的反问,学生在为教师答疑解惑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更多地应当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追问和反问、采用思维导图和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相信通过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成为一批符合新的时代需求而又具备自主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盛玉叶 .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意识的教育培养 [J]. 文学少年,2021,000(006):1.

[2] 李宏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

[3] 农风云 .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