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红色文化的青年化传播路径
赵娜
天津商业大学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1]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利用数字时代的优势,探索红色文化的青年化传播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红色文化的青年化传播提供了实践平台,能够有效促进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
二、数字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方式。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传播的时空限制,使红色文化能够更广泛、更快速地触达青年群体。短视频以其简洁、直观、生动的特点,符合青年的信息消费习惯,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青年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同时,数字技术中,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呈现带来了全新体验。
2.2 挑战
在数字时代,信息爆炸使得青年面临海量的信息冲击,注意力容易分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被海量信息淹没的风险。此外,网络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也对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干扰。传统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青年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如果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特点,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挖掘
3.1 实践活动概述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契机。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价值和传承现状。例如,实践团队在江西瑞金、兴国等地,参观了革命旧址群,与当地老红军后代、党史专家进行交流,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料。这些实践活动,为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3.2 挖掘成果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挖掘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故事,还深入探究了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他们发现,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大学生还关注到红色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存在差异,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此外,大学生还挖掘了红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路径探索
4.1 短视频传播
“文化传承也包含着文化传播的内涵”[2],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通过传播才能彰显。“把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蕴含在生动形象的图像符号中,在个体观看之时进行教化和引导”[3] 是引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当下,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青年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利用短视频传播红色文化具有巨大的潜力。可将实践中挖掘到的红色文化素材制作成短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吸引青年的关注。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提高红色文化短视频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
4.2 话剧表演
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学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话剧,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红色历史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话剧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4]使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话剧表演中,注重舞台效果的营造,运用灯光、音效、舞美等手段,增强演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通过校园演出、社区演出等形式,将话剧送到青年身边,让更多青年有机会欣赏和参与红色文化活动。
4.3 新媒体平台互动传播
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红色文化互动传播活动。创建红色文化主题公众号,定期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和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吸引青年关注。利用微博的话题讨论功能,发起红色文化相关话题,引导青年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开展红色文化直播活动,邀请党史专家、红色文化传承人等进行在线讲解和互动答疑,增强青年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创意作品征集等活动,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4.4 数字技术融合传播
在数字技术中,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为红色短视频创作提供了高效赋能路径,既能降低创作门槛,又能提升内容的精准度与吸引力,成为红色文化青年化传播的重要助力。AI 辅助内容生产,提升创作效率。例如,利用 AI 脚本生成工具,输入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核心信息,能快速生成不同风格的短视频脚本框架,减少前期策划的时间成本。AI 优化内容表达,贴合青年偏好。AI 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捕捉青年群体的审美与观看习惯,帮助红色短视频更贴近青年语境。AI 实现个性化创作,增强互动体验。AI 的交互能力可让红色短视频突破单向传播局限。利用AI 数字人技术,生成贴合红色主题的虚拟形象,由虚拟形象担任短视频的“讲述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演绎红色故事或非遗知识,相比传统镜头更易引发青年兴趣,让青年受众群体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探索”,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五、结论与展望
数字时代为红色文化的青年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将挖掘成果转化为短视频、话剧等多种形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进行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和成果转化方式,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也增强了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然而,红色文化的青年化传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传播形式的创新性不足、青年的参与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不断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加强与青年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提高青年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此外,还应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传播合力,共同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与传承。只有这样,才能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54 页。
[2] 柏贵喜:《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及其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 年第 5 期。
[3]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思想理论教育,2017 年,第53 页。
[4] 姚遥,高晨,《图像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 年第11 期。